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國女作傢和女權主義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夫是倫敦文學界的一個象徵。齣生於倫敦的伍爾夫是在傢中接受教育的,在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也遭遇瞭第一次的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齣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後母兒子(無血緣關係)喬治和傑瑞德·杜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編輯和文學批評傢)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瞭布盧姆斯伯裏(BloomsBury)。
她在1905年開始以寫作作為職業。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寫作。在1912年她和雷納德·伍爾夫結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傢。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在1915年齣版。
普遍認為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和同時也是現代主義者。她大大地革新瞭英語語言。她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裏的潛意識。有人在一篇評論裏講到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嚮推進瞭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産生很大的影響。
發表於2025-02-08
To The Lighthous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到燈塔去》伍爾夫 我正經書讀得少,尤其很少看西方作傢的文字,一來覺著看得辛苦,二來擔心翻譯詞不達意。當然,主要還是自己學識學養不夠,小學生聽大學課,何必裝模作樣地為難自己呢?沒想到這次還是忍不住又裝瞭一次。 之前,在石康的博客裏看到他說:“中國女人與年齡...
評分全書分為三大段。從故事層麵來看,第一部分講述瞭拉姆齊一傢和他們的客人在度假島上的一個下午的各種事和晚餐;第二部分時間飛速流轉,故事前進瞭十年,在這十年中,拉姆齊夫人和她的一雙子女都已死去,島上的一切尤其是他們的房子遭到長期的廢棄,末尾為瞭他們的再次到來而得...
評分最喜歡的伍爾夫作品。 2012年十月寫的。 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窗,最長。但是所敘述的實際時間段也就是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不到一天)。第二部分:歲月流逝,較短,所敘述的實際時間段是十年。第三部分:燈塔,實際時長大約是一個上午。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拉姆齊夫人...
評分(短評放不下,所以寫在長評裏)伍爾夫的小說永遠值得我記著筆記,看第二遍第三遍。迴顧整個文本,我想最主要的三個人物是莉麗和拉姆齊夫婦,三個人的關係感覺是拉姆齊夫人擁有麵對生活的勇氣與秘密,莉麗作為畫傢是探索者,她始終試圖尋找這個秘密,而拉姆齊就是在夫人的蔭蔽...
評分以歪斜方式說齣全部事實。(Tell all the truth but tell it slant.) 語齣德曼:“文學就是不快樂地認識到‘它本身不過是在重復、虛構和講述寓言,永遠不能參與行為或現代性的自然發生’。” 可我不是打算討論文學能不能或要不要積極介入生活這種問題,相信讀過薩...
圖書標籤: 英國 原本 Woolf VirginiaWoolf 意識流
To The Lighthous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