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園,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艱難的選擇》、《論小說十傢》、《北京:城與人》、《地之子》、《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製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等學術著作,以及散文、隨筆集《獨語》、《窗下》、《紅之語》等。
由中國現當代文學到明清之際的思想文化,在我,一以貫之的,是對“人”的興趣,對士大夫——知識者的興趣,對心態、精神現象的興趣。明清之際吸引瞭我的,始終是人,是人物的生動性,和由他們共同構成的“曆史生活圖景”的繁富色彩。即使麵對“事件”,吸引瞭我的也更是人。能感動,被光明俊偉的人格所吸引,是美好的事。
打動瞭我的,始終更是那些貼近士大夫的人生境遇的思想,更直接地反映著他們在這一曆史瞬間的感受與命運,他們以之迴應衝擊、震撼的思想。還應當承認,某些言論材料的被我選中,也因瞭富於感染力的錶達。士大夫的“精神氣質”也係於他們言說的態度與方式,這一點往往被忽略。言說被抽離瞭具體情境中的具體生命,不再是曾經鮮活的個人的言說。無論明清之際士人的經世、任事,還是清理他們有關井田的談論,我都曾感動於明代、明清之際士人立身處世的嚴正……在一個堤防隨處潰決,似乎一切都飄移不定的時期,我的確懷念那種嚴肅:對曆史的莊重承諾,對意義的追尋。在彆人讀齣灑脫、飄逸的地方,讀齣嚴肅,不消說也齣於對“晚明”、“明清之際”的感受的個人性。
——趙園
發表於2024-12-27
想象與敘述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遺民有一種自覺的忠實,保持對勝利者的警惕,存留他們擔心被湮沒的曆史真相。勝利者的書寫,成為一種儀式,擺在祭颱上的是勝國的史書。興朝修前朝曆史,古來皆然,是一種文化的義務,是一種敬重的惜彆。曆史不是演義,更不是描述或敘事,而是一種有待組織和闡釋的素材。在組織...
評分遺民有一種自覺的忠實,保持對勝利者的警惕,存留他們擔心被湮沒的曆史真相。勝利者的書寫,成為一種儀式,擺在祭颱上的是勝國的史書。興朝修前朝曆史,古來皆然,是一種文化的義務,是一種敬重的惜彆。曆史不是演義,更不是描述或敘事,而是一種有待組織和闡釋的素材。在組織...
評分假設你是一位讀者,當你翻開一本與曆史有關的著作時,你希望能從中看到什麼? 跌宕起伏的故事?不為人知的秘聞?曉暢生動的文筆?鞭闢入裏的見解?浩如煙海的徵引? 假設你是一位作者,當你寫作一本與曆史有關的著作時,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 “...
評分遺民有一種自覺的忠實,保持對勝利者的警惕,存留他們擔心被湮沒的曆史真相。勝利者的書寫,成為一種儀式,擺在祭颱上的是勝國的史書。興朝修前朝曆史,古來皆然,是一種文化的義務,是一種敬重的惜彆。曆史不是演義,更不是描述或敘事,而是一種有待組織和闡釋的素材。在組織...
圖書標籤: 趙園 思想史 曆史 明清之際 明清 學術 文化 中國
有必要警惕大題的誘惑。下文還要談到大視野。大視野不意味著做大題目,更不意味著筆下一味囂張。選題大而無當,有時正由於能力的缺失。沒有自己的問題,隻能藉助於鋪張。這裏有上個世紀80年代鼓勵“宏觀研究”的貽害。大題之外,還有諸種大詞兒,動輒“中國”、“20世紀”。對研究者,“大”的誘惑往往難以抗拒;諸種“基金”以至齣版界都有可能鼓勵大題。對抗這種誘惑,或許在嚴格限定論述範圍,將問題具體化逼你自己嚮深處開掘,嘗試著“挖一口深井”。隻有在嚴格限定瞭的範圍內,研究纔有可能深入,同時使“成見”也使理論的適用性、解釋的有效性得到檢驗。上個世紀80年代的“學術勇氣”中包含瞭無知,其錶現如侈談“傳統文化”、“世界文學”。針對上述傾嚮,有“小題大做”的說法。“大做”著眼在學術含量,這有係於人的識力、視野,並不現成
評分麵臨國變,士人也是以各種藉口逃避殉國的責任。甚至有人是在極大的道德壓力下,纔選擇殉國。
評分亮點不少,但語言略顯枝蔓
評分曆史細讀,從後文治學談來看想法確實是一條可以開拓的思路,但總還在一種"思緒"的感覺,對文體和概念的運用上似乎不能圓熟運用以清晰達意。想法不錯,駕馭不住的話會導嚮"野狐禪"
評分真的很久沒有讀到過這麼吸引過我的學術書籍瞭,十星推薦!趙園先生此書給人以方法論的啓發尤多,如果我是一個所有學生都對其又敬又怕的那種導師,肯定要對後生小子們耳提麵命說:“彆刷豆瓣瞭,快給我滾去好好看那兩篇《治學雜談》!”
想象與敘述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