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本書可以說是第一本中國男同性戀研究的專著,它填補了我國在同性戀研究方面的空白,這項調查研究採用了社會學的問卷調查方法與人類學的深入個案訪談方法,勾勒出中國男同性戀現象的概貌,對人口中這一種具有異常性取向的人們作了客觀可信的描述。
本書內容翔實,既有個案調查,也有理論性的歸納與分析。對於男同性戀的形成原因、感情生活、性生活、婚姻生活、社會交往、價值觀念、社會地位等帶普遍性的問題,都有論述。
本書揭開中國人社會生活的晦暗一角,令人對生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的男同性戀者多幾分了解,或酗]可改變我們向來對這一問題的觀念。
選載:
前言
當我們對我國的同性戀現象進行研究時,常常為這樣的問題所困擾:你們為甚麼放#很多重大問題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戀?假如這種詰難來自社會學界同仁,並不難答覆。正文中將有專門的章節,討論作同性戀研究的原因。難於答覆的是來自一般人的詰難。故此這個問題又可以表述為,你們作為社會學者,為甚麼要研究同性戀?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並不在於我們缺少研究同性戀的理由,而在於我們缺少作出答覆的資格。眾所周知,只有一門科學中的出類拔萃之士,才有資格代表本門科學對公眾說話。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作出解釋。我們作這項研究所受到的困擾,不只是詰難。像這樣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在內地竟找不到一家出版社肯予出版。假如這是因為經濟方面的原因,那麼我們也沒有甚麼可抱怨的。所有的編輯都說,公眾關心這樣的問題,這本書會有銷路。儘管如此,這本書仍然不能出版。問題在於,社會中有一部分人不贊成研究同性戀。毛澤東曾說,對牛彈琴,如果去掉對聽琴者的藐視,剩下的就只是對彈琴者的嘲弄。雖然如此,我們仍不揣冒昧,不懼嘲弄,要對公眾陳述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立場,以及根據這樣的立場,對同性戀的研究為甚麼必不可少。
半個世紀以前,在文化人類學中處於泰山北斗的地位的馬林諾斯基為費孝通所著的《江村經濟》一書做序時,對費孝通的工作給予極高的評價。馬林諾斯基認為,這本書的最大優點在於,它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人在本鄉人民中進行觀察的結果。正因為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它是一個飽...
上大学开始接触王小波的一些东西,但都是零零散散地看,第一本完整看的则是现在手边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不大,十开,封面以银灰为主色,极其简单。书虽小,主题却很大很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这个调查报告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在经过长期问卷调查后于1993年发表...
评分《他们的世界—中国同性恋人群研究》 1,为何研究同性恋人群。 同性恋现象是社会学家热衷研究的“亚文化”现象。 怀特姆在对美国、危地马拉、巴西和菲律宾四国的比较研究中曾得出下列重 要结论:(1) 这些社会中都存在着同性恋现象;(2) 在这些社会中,同性恋者在人 ...
评分“性不可以被仅仅视为一种心理过程,它还包括着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将性的全部看作仅与器官有关,正如金西所指出的,是贫困和无文化的产物。” 一直以来,“同性恋”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在一些传统观念当中,很多人还是会认为他们是异类、是病态、甚至变态的。但我一直是认同“...
评分 评分这本书调查的事实大多在上世纪80、90年代,发表的时间为1993年,首先,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研究出版这样话题的书,我不得不对他们的勇气和主见表示钦佩,这也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思想解放的一个里程碑。 其次,里面对于同性恋心理、成因、性生活的调查和分析应该...
他们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就像有人喜欢酸,有的人喜欢辣,有人喜欢热闹而恰反有人爱安静,有人喜欢和自己不同的灵魂,而他们只是喜欢和自己相同的身躯,仅此而已。
评分跋明显出自王小波手笔
评分出版年份是我出生年份,很老的书,研究样本也是二十多年前的,对于这个群体有了更多更细节的认识。
评分跋明显出自王小波手笔
评分社会学经典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