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布尔迪厄,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以习性、场、象征暴力等概念为中心创立了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论,致力于分析社会等级的再生产机制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和象征因素。他的思想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战后法国社会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继承人》(1964)、再生产(1970)、《区分》(1979)、《实践意识》(1981)、《国家贵族(1989)、《科学的科学与反思性》(2001)等。
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以习性、场、象征暴力等概念为中心,创立了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论致力于分析社会等级的再生产机制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文化花象征因素。本书是阐明作者的“哲学”思想的著作,但这不是一种脱离社会生活的经院式哲学,而是实践的哲学,关于强力、习惯、身体、想像、偶然的哲学。
我问:作者到底在说什么呢?看不懂是我的问题,不是作者的问题,要不就是翻译的问题。逻辑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清晰的,甚至阅读过程中还感受到了思辨的快感(可是我根本就看不懂啊)。只记得一篇《如何解读一个作者》讲波德莱尔,很有意思,可是我根本就没读过波德莱尔啊。
评分最主要的阅读障碍并不来自于与术语或沉思的相关物,它来自于如何与论者的理论体系保持同构,且从封闭的阅读情境中打开,这无疑会引发一场内爆;Bourdieu 的驻地在以社会性为核心的场地,从目前看来,这是一种极为诚恳的姿态,然而他是否陷入这样的一种误区,一种社会性的剖析其本身并非社会性的,那个观察者是分裂的,就阅读体验而言是这样的,读者感到的不是一场解读或阐释实验,而是一场剑拔弩张的交锋;难道「潜规则」的存在需要被刻意提及吗,纵然「潜规则」也可以单独地支撑起一个学科门类,但实际上它仍然是将分裂的分裂,而不是将其融合在一起;对 Bourdieu 的理论需要一次全新的阅读,而不是这样的带有防备心智地旁观和拒斥;……
评分涵盖了很多方面,也有体系,但我看不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97哲论集。本身不错,详析学究谬误/经院理性;科学场尤其哲学场运作机制;身体、性情倾向/配置与空间定位;符号暴力;时间结构的学说,与其他各书相关主题交叠较多只是更为系统。先看缺乏铺垫难度较大,后看观点重复觉得聒噪,煞是纠结。译文尚可,细注所涉人物生平著录
评分: B565.59/4223-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