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俄罗斯作家、散文家及文史学家。1933年生于莫斯科一艺术家家庭,中学期间因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评价不足而受责难,导致随后没有一所莫斯科高校愿意录取他,后入拉脱维亚大学学习,最后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历史语文系毕业。他当过教师、图书编辑、报社记者。1971年加入苏联作协。1977年因从事地下出版等活动而被开除出作协,后流亡国外,在维也纳逗留一年后前往美国。2001年被波兰推荐角逐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长期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及国际笔会美国分会副主席。他的作品中俏皮的双关语层出不穷,包含双重、甚至三重的心理动机的潜台词颇显优雅,善于在悄然无形中从严酷的现实转向卡夫卡式的变形夸张。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针尖上的天使》、微型长篇小说《沙皇费多尔之死》、短篇小说《为什么要烦普希金》、戏剧《老师恋爱了》等等。
发表于2025-02-24
针尖上的天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摘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行远 俄裔美国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针尖上的天使》(王立刚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版)是一部极其深刻、独具洞察力和幽默感的当代政治小说,它的问世也有过惊险之旅。该书写于1969-1979年,完成后由一位美国人将这部厚达500多页的书稿...
评分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联更像是纪录片中一闪而过的黑白场景:少先队员,年轻女工,学习或生产中的笑脸。此外就是遍布各个城市的中苏友好大厦,它们惊人地彼此相像,立柱、回廊和尖顶构成的英雄主义风情还在,但建筑所象征的时代本身早已杳然。 德鲁日...
评分整个文章沉浸在一种荒凉冰冷又压抑的氛围中,一切却都远没有冬天的仓促与凌冽来的那么剧烈。在夹杂着雪花的上空出现浓重的雾气时,马卡尔采夫出现在故事的首页,似乎这是一种秘而不宣的隐喻。在散发着霉味的空气中,每个人的惊惶都应该是整个时代难以掩饰起来的精神注脚。 这是...
评分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处境颇为尴尬:一个原因是相对于改变我们灵魂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一直处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的阴影之中;另外一个原因是,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中的辉煌与荣耀很大部分是由流亡在西方的作家所书写。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群作家...
评分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联更像是纪录片中一闪而过的黑白场景:少先队员,年轻女工,学习或生产中的笑脸。此外就是遍布各个城市的中苏友好大厦,它们惊人地彼此相像,立柱、回廊和尖顶构成的英雄主义风情还在,但建筑所象征的时代本身早已杳然。 德鲁日...
图书标签: 德鲁日尼科夫 小说 苏联 外国文学 针尖上的天使 俄罗斯 文学 俄国
《针尖上的天使》创作于1969至1976年,以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1960年代苏联的重大事件为时代背景。
在莫斯科,某机关报的总编在中央委员会大楼门外心脏病发作,调查推测是因为他收到一份地下刊物的原稿。没人知道是谁放到他桌上的,可是里面的内容令官方很敏感,要是泄露出去……小说通过总编的司机、报社同事,总编的妻子、儿子等许多普通苏联人的经历和生活,生动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揭示了那个时代报界内幕、领导层的种种情状,还有知识阶层与政府的关系,爱情与背叛的问题……
写作的方式很特别,每个出场人物的故事都要娓娓道来,构成了一幅苏联生活全景图。情节荒诞又让人熟悉。书中对各种角色的描写,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在体制里争当出头鸟的人、活在当下对政治毫不关心的人,都很有现实意义。厚厚的一本读到最后只剩下让人窒息的悲剧。另外俄国名字太复杂了,记不住。
评分很搞笑,就是译者水平差了点,平均每2页就有一个地方根本不通顺。
评分很搞笑,就是译者水平差了点,平均每2页就有一个地方根本不通顺。
评分生存的周围有如此的限制,以至于每个人,我觉得都怀着内心的梦想离开,离开到什么地方都可以,但是这个梦想注定不能实现。
评分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过值得一读。
针尖上的天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