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麟,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历史研究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后赴加拿大维真神学院攻读神学,获基督教文凭及道学硕士学位。曾任《突破杂志》执行编辑,现为建道神学院教授及学术副院长。在投身神学教育工作之余,多年以来不忘在教会侍奉,并致力从事写作,著作甚丰,由个人的信仰反省至学术的历史研究,普涵盖之。
发表于2024-11-24
基督教會史略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基督教 教会史 宗教 基督教:教会历史
讀教會歷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回溯自己的信仰譜系,瞭解所屬的信仰傳統的根源與歷代傳承,從而確知自己的身分和使命。從實用的角度而言,教會歷史果真都是當代史。
本書不採通史的寫法,沒有平鋪直敘地縷述二千年的教會正史;卻是挑選了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蹟,在信仰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重要建樹,藉以豁現基督教會在過去二十個世紀的重大變化。
梁家麟博士在神學院任教教會歷史十餘年,對歷史發展的脈絡理路有清晰準確的掌握,闡釋入淺出,層次分明。且讓他帶引你進入時光甬道,與保羅、君士坦丁、奧古斯丁、方濟各、馬丁路德、加爾文、衛斯理約翰、李文斯敦、穆德及司徒德等一一相遇,認識他們和他們所處的時代。
(一) 說故事的藝術
這是一本關於教會歷史的書。我不能說它是簡史,從篇幅上說,二十餘萬字不算太簡;但它也不是通史,它覆蓋的範圍並未包羅教會歷史的所有相關事件。它卻是一本教會史略:就是略去了作者個人認為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而將最具代表性的選擇地鋪陳出來,讓讀者對二千年的教會歷史有一個蒙太奇式的綜覽。
寫歷史便是說故事。史學工作者將大堆零散的資料拼湊起來,為之賦以一個因果式的邏輯序列,說明甚麼因素促成某事件發生,這事件又如何成為其他事件的促成因素。作者要是不說故事,讀者看到便只是資料集或大事年表了,如此自然是枯燥乏味的。不過,故事要說到怎樣的詳細程度,卻不容易拿捏得準確。說得太簡單,讀者根本體會不到箇中的錯綜複雜、離奇曲折,不易發現趣味;說得太詳盡,讀者的耐性可能不夠,還未看出線索便已感到膩煩。我希望這裡所說的故事是詳略適中的,它不會簡略到像是一本筆記大綱或歷史小常識,但也不至於詳盡到使人擲卷而去。我的決定是:寧可少提人物和事件,但凡提到的便將之講解清楚,務使讀者就其讀過的人物和事件而言,都能算已進入情況,要是他還想再進一步研究,他可以閱讀一些相關的專著。所以,這是一部共十講的專題敘述。
作為一部教會史略,必須使所選擇述說的課題具有代表性,可以覆蓋歷史的大部分時空與內容。在此我不敢說所選擇的已是最允當的,但這十個人物和課題卻是經過一番考量才挑選出來的。就人物言,它包括了使徒、世俗君王、神學家、修會創辦人、兩位宗教改革者、奮興運動家、宣教士、合一運動的推動者和福音派領袖。就事件言,它包括了福音在初期教會的傳播、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轉變、教父教義與神學的奠立、修道主義運動、宗教改革及更正教兩大傳統、奮興運動、海外宣教運動、普世合一運動和福音派活動。就涵蓋的內容言,它包括了教義、禮儀、教制、政教關係、屬靈神學、神學派別、宣教事工、福音機構等各個層面。按照十個專題的格局,我想該不會有甚麼重大的遺漏,而已選擇的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明顯地,我的選擇是以個人及認定的讀者對象的信仰身分為依據的:我們都是基督教的西方教會的更正教的福音派信徒。要是你不屬於這個傳統,覺得其中某些篇幅與你無關,讀來格格不入,我為此深表抱歉。畢竟讀教會歷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尋索自己的信仰譜系,發現自己的信仰身分。裡外有別不僅是無法避免,更是理直理氣壯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意欲認識教會歷史、而又對坊間現有通史望而卻步的人,提供一個較為簡略、集中的選擇;特別是為那些無意鉅細無遺地知道所有資料,卻想對與己相關的人物和事件有較深入認識的人,提供一個入門的捷徑。讀完這本書的人,不會認識二千年教會歷史的每個環節,但應該能夠認識到教會歷史的來龍去脈。我相信,只要伴著一本好的歷史辭典或百科全書〔陶理主編、李伯明等譯的《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書樓,1997)是上佳的選擇〕,以備碰上某個名詞時翻閱,這本書便可以成為一本實用方便的中文教科書。我求上帝在華人教會使用這本書。
(二) 好事多磨
能夠完成這本書,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感恩與快慰。
1996年,楊牧谷博士邀約我為「21課程」開設一科教會歷史,預先聲明是為平信徒領袖而設的,故在知識性之餘,得兼顧實用性與趣味性。楊博士並為科目擬定「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此題目。對我而言,這實在是過大又過難的挑戰。在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超過十年,從來都不用考慮實用性與趣味性的,畢竟它不是實用神學的科目,能否應用端看同學們自己的造詣;再說,上歷史課的人都得有心理準備:歷史就是沉悶的學科,要在這裡求趣味,不啻是緣木求魚了。
已不記得為甚麼會答應作此嘗試,也許是自恃對科目略為熟諳,以為只要添油加醋,總會弄出一盤不壞的菜餚出來吧!但在著手備課時,才發覺真的是舉步為艱。原來把一個題目說得淺白簡約點,並非僅是用淺白簡約的話來說一遍,而是要經過大量的剪裁整理,其中去掉甚麼、保留甚麼,彷彿是一個又一個的實存抉擇,令我恆常處於怖慄和焦慮中。而上課是另一個極不愉也的經驗,那些「督學」不斷告訴我這樣不好、那處待改變,教人困惑非常。我曾在上了兩節課後跟楊博士說,乾脆把課程停掉算了,反正對我而言,這已證實是一場失敗的實驗。不過,在他亦師亦友式的規勸下,我還是硬著頭皮貫徹始終,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
將講授筆記整理成文字出版,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按照原來的計劃,有同工會將我的課堂錄音與筆記整理書錄,我只要將之潤飾一下,便可付梓,不費很多工夫。但如前所云,在每講兩小時的授課限度內,要決定說甚麼、不說甚麼非常不容易,但含混過去卻不困難,反正聽課者的耳目不會太清明;但要寫成文字,便發現其中漏洞百出,許多歷史事件的始末緣由,若不交代清楚,讀者便茫無頭緒,不知其所以然。故此,在修改同工為我整理的講授筆記的第二講時,我便已決定幾乎得將所有內容重寫,至少是重新整理演繹。對文字膜拜迷信的我,認定任何發表的東西,都得嚴肅認真處理,對讀者負責任。結果每講都用上十四個工作天以上的時間來撰寫,曠日持久。
浩劫並未因此結束。1997年中,由於在神學院的職務調動,搬遷了辦公室。在拆裝電腦的過程中,不知怎的竟然損壞了硬碟的某處,整個課程的文字檔無法開讀,十餘萬字毀諸一旦,而我一向又沒有拷貝副本的習慣,於是乎除了已交稿的四章外,餘下的必須從頭做過。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箇中滋味就不用提了;總之不管「更新資源」的同工如何催促,我都提不起勁重做一遍;「守喪」兩個月後,整理心情,執筆撰寫同樣是耽擱甚久的兩本書及幾篇論文。直到今年四月,在完成了關於農村教會的一本書後,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這本充滿恩怨情仇的小作趕出來。讀者或會發現有四章的詳略結構與其他不同,這是因為它們是屬於不同時期的作品。
屈指一算,這本書伴隨我兩年時間,成為多個夜晚做噩夢的上佳素材。
好事多磨,我只盼望這本多磨的作品,能為教會和學界多作好事吧!
我的禱願是:上帝容許我在退休之年,撰述一部以華人的觀點為主導的教會通史。
梁家麟
1988年6月6日
有一点点小错误,但简单易读
评分P360 讀教會歷史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置身事外地認識一堆從前發生的、與今天了無關係的事,而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使命。我們在歷史中認識現在,從而塑造未來。
评分有一点点小错误,但简单易读
评分P360 讀教會歷史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置身事外地認識一堆從前發生的、與今天了無關係的事,而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使命。我們在歷史中認識現在,從而塑造未來。
评分P360 讀教會歷史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置身事外地認識一堆從前發生的、與今天了無關係的事,而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使命。我們在歷史中認識現在,從而塑造未來。
基督教會史略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