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画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学习。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1952年,他开始为伦敦左派杂志New Statesman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问世,如《观看之道》、《看》、《另一种讲述的方式》、《毕加索的成败》等,已经是艺术批评的经典;他亦写小说,名篇G.(1972)获英国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最近20年间,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濒临消亡的传统山区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而非随兴所至。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论诗意,他或许稍逊劳伦斯;但他更机敏,更关注公众价值,风度气节亦胜一筹。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苏珊.桑塔格
...
与本雅明、巴特尔、桑塔格关于摄影的经典性论述相比,约翰•伯格同样视野宽广,极富洞见,以可敬的滔滔不绝使读者信服。伯格热衷于绘画、摄影、兼事媒体,并以卓越的写作照亮他的全部工作。他的文笔质朴而活泼,处处透露着无比善良的好奇心,或者说,正是活跃的好奇心,这位英国人的写作才会如此体贴而善良。摄影只是他议论的一部分,他的出其不意的智慧或许来自写作与绘画间了无滞碍的长期实践,因此,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在我们可能涉及的有关观看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效化解了古典绘画被专业史论设置的高贵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与经验,并使我们的同情心提升为良知。——陈丹青
有关一个伟大的画家。在看着本书前相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是个很来不得的画家。看完后有了一定的深入。约翰.伯格,这位批判家用独道的视角描述了毕加索。而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描述了毕加索,还深深的刻画了毕加索的那个时代左右跨度下的整个欧洲。我很佩服这家伙的写作手法。...
评分 评分巴黎是什么?巴黎就是毕加索。 从上世纪初,19岁的毕加索就崭露头角,彻底征服了艺术之都,成为巴黎最耀眼的新星。而这只是开始,巴黎只是毕加索的起点,这个来自西班牙的高贵的原始人在这里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二战后,毕加索更是声望日隆,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魔幻色彩的天...
评分有关一个伟大的画家。在看着本书前相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是个很来不得的画家。看完后有了一定的深入。约翰.伯格,这位批判家用独道的视角描述了毕加索。而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描述了毕加索,还深深的刻画了毕加索的那个时代左右跨度下的整个欧洲。我很佩服这家伙的写作手法。...
我看过最引入入胜的英文书,它甚至不是小说!伯格开头用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毕加索为什么会离开家乡却始终保持个性,结尾饱含深情地断言毕加索被整个时代消耗掉最后的天才,真是太好看了。这本书大半都是在高铁飞机上读完,物理和心理一齐倍受感动。
评分论点太多但是论点之间的联系又比较弱
评分我看过最引入入胜的英文书,它甚至不是小说!伯格开头用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毕加索为什么会离开家乡却始终保持个性,结尾饱含深情地断言毕加索被整个时代消耗掉最后的天才,真是太好看了。这本书大半都是在高铁飞机上读完,物理和心理一齐倍受感动。
评分John_Berger
评分我看过最引入入胜的英文书,它甚至不是小说!伯格开头用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毕加索为什么会离开家乡却始终保持个性,结尾饱含深情地断言毕加索被整个时代消耗掉最后的天才,真是太好看了。这本书大半都是在高铁飞机上读完,物理和心理一齐倍受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