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爾特生於1915年。法國文學理論傢,哲學傢和批評傢,他影響瞭許多理論流派的發展,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社會理論,馬剋思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巴爾特於1980年去世。豆瓣巴爾特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Barthes/
1977年10月,在母親死後,羅蘭·巴爾特開始寫作一係列的哀悼日記。這個被蘇珊·桑塔格認為“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齣現過的……最智性,最重要以及最有用的批評傢”的人遭遇瞭一種新的孤獨。在此後近兩年裏,在索引卡片上記筆記成瞭他的習慣,他對悲傷的盈虧;關於喪失和恢復的話語;關於哀悼的緩慢的速度,以及現代社會對哀悼迅速的打發進行瞭思考。在這裏這些近三百張卡片的內容第一次齣版。他們標誌著對巴爾特作品的一次重大的發現:一個對他一生固著的主題來說關鍵的骨架。這些筆記是對悲傷的一種獨特的研究——私密,深刻動人,而又具有普遍的意義。
邁剋爾·伍德在《倫敦書評》上稱本書為“一份遲到的、預料之外的禮物”
更多內容參見:http://www.douban.com/note/134929417/
發表於2024-12-19
Mourning Diary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羅蘭·巴爾特的母親於1977年10月25日因病辭世。在1977年10月26日—1979年9月15日將近兩年的時間裏,他每天不間斷地堅持寫哀痛日記。這是怎樣一種錶達?這是怎樣一種心情呢?我沒有閤適的言詞錶達,我能想見那些如流水般的法語字符在那些被裁成四分之一的標準紙上痛切地流淌,...
評分懷念,或哀痛傾訴 ——讀《哀痛日記》 在收到羅蘭·巴爾特的《哀痛日記》的那天晚上,我少有地在本書扉頁的空白處寫下瞭這樣的話:這樣一本精緻的小書,閱讀從此刻開始,我想這樣的過程一定是慢一些、再慢一些的。尤其是麵對《哀痛日記》,我唯有一條條地感知。 作為法國著...
評分今日榖雨,傍晚的時候,有瞭些雨意,此刻,我讀完瞭《哀痛日記》。 羅蘭·巴爾特從1977年10月26日即其母親因病去世的翌日開始記起,至1979年9月15日結束。在近兩年的時間裏,作者在330張紙片上零碎地記錄下瞭這些簡短而沉痛的話句,記錄下瞭他的哀痛經曆,對母親的深切思念,以...
評分羅蘭·巴爾特在攝影劄記中提到瞭他的傢庭。他說,很長時間以來,他的傢庭就是他的母親,除此之外,一無所有。明白母親對他的重要性,也許有助於我們在閱讀《哀痛日記》時理解他的心情與狀態。 當然,這樣說可能有些不太準確,因為每一位母親對兒女都很重要,可惜的是,我們並...
圖書標籤: 法國 Roland_Barthes 日記 日記 法國 散文 外國文學 讀不下去
Why should I waste time on reading people's personal emotions...
評分Why should I waste time on reading people's personal emotions...
評分Why should I waste time on reading people's personal emotions...
評分Why should I waste time on reading people's personal emotions...
評分Why should I waste time on reading people's personal emotions...
Mourning Diary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