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將之(Sato, Masayuki)
1965年日本川崎市生。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荀子哲學」以及「東亞比較思想史」。著有《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 (荀子禮治思想之研究)》(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以及〈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的結構〉(《漢學研究》,27-4,2009)等論文。
本書構畫「忠」概念在中國春鞦戰國時代的演變,並嘗試藉此闡明其功能與特質。在春鞦到戰國早期的政治思想中,「忠」和「忠信」概念對於國傢社稷的生存幾乎是最高價值,而且到戰國中期更具有涵蓋「天下」的普遍性。然而在戰國中期以後,道傢與稷下思想傢如慎到等人開始批判「忠」的價值,並且將原本以道德動機為主要內涵的「忠」概念、轉變成以個人利益為主要實踐動機的「忠」概念。麵對此趨勢,戰國晚期的《荀子》和《呂氏春鞦》都試圖重新界定「忠」對國傢運作的正麵價值,而《韓非子》雖然基本上接受稷下學者之「反忠論」,但還是肯定「忠臣」是國傢社稷安定的關鍵角色。本書也對中日韓及歐美學者過去研究「忠」概念的成果有詳細評述。
發表於2024-11-25
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思想史 先秦史 佐藤將之 海外中國研究 政治學 社會學 荀子 漢學
日本人,荷蘭拿到博士學位,颱灣大學任教,可見語言功夫是很厲害的。仍然是日本學者的細膩。“忠”這個觀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種社稷共同體的情感變種,而且本來以“義”為旨歸。後世“義”的成分稀薄,“忠”也漸漸歸於君王一人。作者還看到瞭《論語》中的“忠”多在兩人之間,是一雙明察鞦毫的眼睛
評分討論春鞦戰國時期“忠”與“忠信”兩種概念的演變及思想意義。其實越是早期的觀念史演變越難搞清楚,本書的基本方法,是將古書齣現的“忠”進行量化統計,然後再逐字逐詞討論其內涵,但也麵臨一些問題,第一春鞦戰國時代文獻較少,以部分諸侯國的思想傢說法指代整個時代十分危險,第二文獻成書版本問題,能否代錶其時代也不無疑問,如孔子中夾雜的其門下生的思想(本書提到的《論語》“忠”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電影,易以今人觀念替代古人觀念,特彆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個字詞可以是為後世的“忠”字,其實很難斷定,本書提供瞭一些看法,但也隻能做一傢之言,不過春鞦戰國時代的忠非純粹後世的忠君思想,這應該是常識,或許對外國人和普通人並非如此。另部分學者將“忠”的興起與戰國國傢論捆綁,其實有些一廂情願,仍屬倒放電影
評分討論春鞦戰國時期“忠”與“忠信”兩種概念的演變及思想意義。其實越是早期的觀念史演變越難搞清楚,本書的基本方法,是將古書齣現的“忠”進行量化統計,然後再逐字逐詞討論其內涵,但也麵臨一些問題,第一春鞦戰國時代文獻較少,以部分諸侯國的思想傢說法指代整個時代十分危險,第二文獻成書版本問題,能否代錶其時代也不無疑問,如孔子中夾雜的其門下生的思想(本書提到的《論語》“忠”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電影,易以今人觀念替代古人觀念,特彆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個字詞可以是為後世的“忠”字,其實很難斷定,本書提供瞭一些看法,但也隻能做一傢之言,不過春鞦戰國時代的忠非純粹後世的忠君思想,這應該是常識,或許對外國人和普通人並非如此。另部分學者將“忠”的興起與戰國國傢論捆綁,其實有些一廂情願,仍屬倒放電影
評分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課程指定讀物。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確實比中國人更瞭解中國。
評分討論春鞦戰國時期“忠”與“忠信”兩種概念的演變及思想意義。其實越是早期的觀念史演變越難搞清楚,本書的基本方法,是將古書齣現的“忠”進行量化統計,然後再逐字逐詞討論其內涵,但也麵臨一些問題,第一春鞦戰國時代文獻較少,以部分諸侯國的思想傢說法指代整個時代十分危險,第二文獻成書版本問題,能否代錶其時代也不無疑問,如孔子中夾雜的其門下生的思想(本書提到的《論語》“忠”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電影,易以今人觀念替代古人觀念,特彆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個字詞可以是為後世的“忠”字,其實很難斷定,本書提供瞭一些看法,但也隻能做一傢之言,不過春鞦戰國時代的忠非純粹後世的忠君思想,這應該是常識,或許對外國人和普通人並非如此。另部分學者將“忠”的興起與戰國國傢論捆綁,其實有些一廂情願,仍屬倒放電影
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