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谷(1945年-2002年),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987年起全時間從事文字工作。曾擔任更新資源(香港)有限公司的執行顧問,透過富創建性及策略性的事工服務時代。 1992年冬,他發現患上鼻咽癌,其後女兒患紅斑狼瘡症,一連串痛苦的治療令他對信仰及生命作出更深邃的反省。從此,他開始了對癌症病人的關懷服侍,稍後將有關經歷寫成《再生情緣》、《相系深深》等作品,這些書成了許多人的激勵和安慰。 楊牧谷一生著作甚豐,出版書籍數量逾百,亦曾翻譯過不少外語著作,題材涉及範圍甚廣。
发表于2025-01-03
狂飆後的微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信仰 灵恩运动 基督教:教会史 中国 神学与信仰 神学 杨牧谷 信仰思考
倘若聖父論是關乎萬物萬理的存在基礎,基督論是關於新存在的基礎,那麼聖靈論便是人能體驗新存在的基礎。
然而,現實中為何有些信徒最害怕聖靈論,並對它有陌生感呢?
作者楊牧谷博士闡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第三波靈恩運動」,怎樣為華人教會帶來衝擊,他試圖探討第三波的神學,以世界觀、天國觀、聖靈觀、教會觀、醫治與說預言等作分析及評估,指出它的可能偏差和引發的問題。
本書嘗試打破華人教會對聖靈論的陌生感,並對「第三波靈恩運動」作出全面的歷史回顧與神學反思。
二十年前楊牧谷博士對靈恩運動的神學反思,對今天的華人教會仍極具參考價值。
然后看待灵恩运动的第三波 传统教会有什么需要学习、面对、改进的 灵恩运动的问题
评分然后看待灵恩运动的第三波 传统教会有什么需要学习、面对、改进的 灵恩运动的问题
评分然后看待灵恩运动的第三波 传统教会有什么需要学习、面对、改进的 灵恩运动的问题
评分灵恩运动的缘起和分析~世界宣教、神迹奇事、神学....... 不是一般的强了,内功深厚~
评分我们可以总括全书的要旨了。我们一定要防范自己排斥不熟悉事物的倾向,承认圣灵对教会及信徒有绝对的主权,祂会按自己的旨意来把不同的恩赐分给众人,好成就祂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小心分辨不同的灵,不要给撒但留下地步46: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与不同的信仰群体寻求对话,目的不仅是扩阔自己的视野和使命,也是扩阔整个基督教的视野和使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教会是一个“为了别人”(for others)的群体,她存在的目的,不是我的旨意可以成就,乃是“愿祢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成就在天上。”这是教会永远不能背弃的异象。
狂飆後的微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