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写的是北岛记忆中的北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写作缘起于2001年父亲病重时北岛在阔别多年后的第一次回乡之旅。飞机降落,万家灯火涌进舷舱,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足球场。”这片生育过他的土地,如今陌生得连家门都找不到。在故乡,他发现自己成了异乡人。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于是有了《城门开》这本书,“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在新书序言《我的北京》中,他幻想自己是城门内的主人。
文/严杰夫 北岛2008年3月在胡舒立的《财经》杂志专栏(那时胡舒立还未离开《财经》)里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名为《三不老胡同》。在之后差不多的两年的时间里,北岛断断续续地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回忆他记忆中的那个北京城。这个系列直到2010年7月的《父亲》才算告一段落。...
评分遗忘与救赎 1996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仅仅停留了一天半,对京城的记忆一片空白。相隔十年,再次造访,这一趟则无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拓展。京城在我这个南方人看来,并未能和古老的宫城和皇家的气度联系上,而那个属于历史和传说的北京偏矗立在记忆的荒漠里,似是而非...
评分21日下午,王府井书店店员告知,《城门开》售罄。我步行至涵芬楼,无货。再走到三联,终于买到。三联出的,三联书店要没有就邪了。当场翻了翻。回来继续走王府井大街,想,要是北岛身置其间该做何感想? 北岛离开北京时,东方广场还没影呢,王府井步行街也没这么豪奢。从离开...
评分北岛没有完成他的的承诺。 前言里他说,要“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在这些流于自然而不失精致的散文里,他做到了很多,却独独没有做...
评分城门开 文 丁小龙 读过北岛老师几乎所有的书。他的书名字本身连起来就像他的诗歌一样意象趣生: 《时间的玫瑰》 《青灯》 《蓝房子》 《失败之书》 《午夜之门》 《结局或开始》 《波动》 相比较他的诗歌语言的某种尖锐,反讽,蕴藉以及意象的繁复,我也喜欢他写的每一篇散...
讲述困难时期和文革的经历比较值得看,更喜欢读他写人,比如钱阿姨,他小时候游戏调皮惹事之类便觉无聊。说实话觉得他文笔一般,比起陈丹青写他小时候在上海的感受差多了。而且北岛这人的性格我不喜欢。书倒是非常美,牛津大学出版社印制很好,繁体。
评分"本书最后一章《父亲》,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这主题太复杂也太沉重。我一直拖,拖到今年5月,才终于在柏林完成了。写这一章很痛苦,不仅是时间精力的消耗,更是感情的付出。换个角度来说,正是通过文字本身,我和父亲达成了最终的和解。 " 难怪。难怪。
评分轻松、温馨
评分我买的第一本港版书,牛津版的装帧大爱
评分前半本三联 后半本牛津 这样敏感的文章能出版也是很厉害 有点意犹未尽 大约和想象中的北京差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