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先生起身于文学,立命于史学,倾心于哲学,实为学贯中西、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他在清华求学时便发表众多作品,颇得郑振铎、叶圣陶、朱自清、茅盾等人赞誉,是左翼作家联盟中的年轻成员;后经胡适、傅斯年推荐,进入史学界,成为中国新史学的奠基者,培养出著名清华教授——秦晖等弟子。华师大著名史学家王家范曾这样评价:“解放前,中国高等学府历史课讲得最好的是钱穆,解放后,则首推赵俪生”。
高昭一既是赵俪生生活上的伴侣,也是他在事业上的助手。在她的帮助下,赵俪生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前期,开创了他自具特色的中国农民战争史与中国土地制度史的专题研究,且自成一家之言。在生活中,作为一位母亲,她养育了六个孩子,除了一个女儿不幸早亡外,均学有所成。
发表于2025-04-03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如果说现在无处不在的书腰还只让人烦的话,那么像这本书把书腰弄胶水给粘到封面上,就纯粹是白痴了! 内容当然是好的,要不是为了内容,早把这书给扔了!
评分知道这本书很早,但促使我去读还是因为钱理群的一篇书评。 掩卷思之,第一是感谢作者。说实话说真话,文字有学者味道。清华园里教师众生相,不再是以往笼统的“高大上”。清华园里因为抗战走出来的学生,除了到西南联大或者到延安这样两条道路,还可以有其他生存模式,尤其是可...
评分知道这本书很早,但促使我去读还是因为钱理群的一篇书评。 掩卷思之,第一是感谢作者。说实话说真话,文字有学者味道。清华园里教师众生相,不再是以往笼统的“高大上”。清华园里因为抗战走出来的学生,除了到西南联大或者到延安这样两条道路,还可以有其他生存模式,尤其是可...
评分知道这本书很早,但促使我去读还是因为钱理群的一篇书评。 掩卷思之,第一是感谢作者。说实话说真话,文字有学者味道。清华园里教师众生相,不再是以往笼统的“高大上”。清华园里因为抗战走出来的学生,除了到西南联大或者到延安这样两条道路,还可以有其他生存模式,尤其是可...
评分如果说现在无处不在的书腰还只让人烦的话,那么像这本书把书腰弄胶水给粘到封面上,就纯粹是白痴了! 内容当然是好的,要不是为了内容,早把这书给扔了!
图书标签: 回忆录 赵俪生 传记 历史 人物 高昭一 赵俪生回忆录 现代史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赵俪生《篱槿堂自叙》、高昭一《回首忆当年》两书的合辑。《篱槿堂自叙》曾公开出版过,好评如潮,这次新版,增补了三分之一多的内容,读者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篱槿堂自叙》;《回首忆当年》则属首次公开出版,之前仅以自印本形式流传于少数学人好友之间。
两位作者分别叙述了家庭、求学、成家、革命,以及建国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这本回忆录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社会变迁的记录。作者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大背景结合起来,从客观的史学分析角度入手,对其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风格上,赵书内敛淡然,高书张扬、喜怒形于色;赵书有时一笔带过,高书则更多细节。两书合璧,相得益彰。
赵俪生压根儿不是什么“自由主义共产主义者”,就是一个顽固老农而已。而且偏向性太明显,不喜欢冯友兰,就语带讥讽,喜欢陈寅恪,就处处抬高,而且陈寅恪有什么值得抬高的?还有双标明显,在别人身上是缺点,在王冶秋身上就是优点,不喜欢的“黄某”犯事儿了,就是军统特务。而且直男癌无比,书里凡是女性就用括号注明,让老婆生了四个孩子,直到是男孩儿才罢休,还不喜欢郑板桥的龙阳之好。另外,我也很不喜欢他居高临下的书写风格,就像一个权威的家长给人讲家史一样,凡人必提宗族故里,可见他对什么乡谊族谊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也全不同意,我总怀疑这种人认不认同反封建革命的意义。虽然如此,也还是爆了很多猛料。
评分通宵看完。。性情中人。。对我从前采访过的一位老先生略有微词。。看完本书。。很想再去拜访一次,听听当事人说法。。
评分挺好挺好
评分在这个雾霾加小雪天,读完这本关于官僚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相互看不起相互整的回忆录,真是。。。
评分可以看到赵老的学人风骨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