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发表于2024-12-22
读史阅世六十年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其实是我第二次读何炳棣的回忆录。第一次读的时候大概是在硕士期间,在图书馆的书架上随意翻到的,只是当时并不晓得何炳棣的地位与成就,对其人其事也一无所知,所以简单翻阅过后,并未留下多少印象。此番再看,纯粹是平时的爱好使然,因为不管回忆录式的自传还是优质的传记...
评分 评分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对何炳棣先生颇不友善,先是讥讽他一门心思专想出国,后又写他任联大助教在图书馆工作时对学生非常之凶恶:总是这个不能借,那个不能借。 读罢此书,却觉得何炳棣先生致力于出国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正如书中他自己所言,在当时的环境下,出洋留学是最...
评分《读史阅世六十年》 何炳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早先在报章杂志上看到何氏的名字,并不识其人,认字水平有限,甚至一开始不知道这个名字如何读 本学期所选“世界大学发展史”课程中,起初也不知道那个授课毫无重点,课件也不吸引人的教授是什么样的来头 一日突然翻起...
评分从这本书中的资料看民国的大学教育,每年清华大概招生一百多人,其中一大半是文科生,每年中美中英庚款留学,大概招二十个人,其中一半以上也是文科生。也就是说每年集中全国最好的资源人才,再加上英美的资助,培养出几个历史学家,精通外语的外交人才。清华的物理数学很强,...
图书标签: 历史 何炳棣 回忆录 传记 读史阅世六十年 学术 历史学家 人物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三星半。此人之自负,真真罕有出其右者。前后半个多月饭点当做消遣,然于胃口毫无助益,只得一些当年清华、联大、留美学人的八卦。清华留美考试头筹一类的重要考试就算了,连小学中学班级排名化学成绩都不忘记上一笔,真不知是史家职业病使然还是鸡毛蒜皮到一定程度。
评分读史有之,阅世未必。批评杜维明到位,加一星。
评分连看9小时看完。那代人不仅国学修养还厚实,而且接受了健全且高质量的现代学科教育,英文也竟如此扎实。尤其是和西方一流学术在时间上基本不脱节,且思想自由,抱负远大。也难怪现当代中国扎实的文化成果集中产生在3、40年代展露锋芒的那辈人身上了。新中国前30年不论,就是我们成长的这30年,除了受教育人数增多外,精英培育未必好过那代,何况没那种担当、气魄。讲南开中学那段我快看完才想起“北南开、南春晖”的并称,可显然我们春晖底子不牢,只是民国俊才一时风云际会在白马湖畔,但也旋即烟消云散,尤其是根本没有杰出的学生产生。何炳棣真是既功利而又争强好胜,一点不讨人喜欢,何兆武境界高多了。
评分一生目标性强(或者说功利),高傲,喜欢与人争斗,但学力深厚。
评分高一的时候真被人家吓到了
读史阅世六十年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