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人類學教程

文學人類學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葉舒憲
出品人:
頁數:411
译者:
出版時間:2010-7
價格:5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0489337
叢書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係列
圖書標籤:
  • 文學人類學
  • 葉舒憲
  • 人類學
  • 文學
  • 民俗學
  • 跨學科
  • 文化
  • 教材
  • 文學人類學
  • 教程
  • 人文社科
  • 學術著作
  • 文化研究
  • 民族誌
  • 敘事分析
  • 比較文學
  • 田野調查
  • 跨學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跨學科研究是當代學術發展的重要趨嚮。本書是我國第一部文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教科書。作者在二十多年的跨學科研究經驗積纍的基礎上,將文學與人類學兩大學科的知識打通和重構,為文藝學乃至整個人文學研究提供一種創新的理論範式及綜閤性的研究方法。

本書較係統地梳理瞭文學人類學在20世紀國際和國內學術發展中的産生脈絡,針對各學科的本位主義弊端,提示重新打通文史哲及宗教學、心理學的可行途徑,重點闡述文學的發生、文學的治療、禳災等文化功能問題,並強調文學人類學方法與國學傳統相結閤的四重證據法,突齣其對研究生教育的推廣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目錄資訊

序言 樂黛雲
第一編 史與論
第一章 民族文學 比較文學 文學人類學
——文學三範式與批評史三階段
第一節 從民族文學到比較文學
一、國學中“比較”的由來: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
二、西學中“比較”之由來:發現“東方”與發現“原始”
第二節 人類學想象
第三節 人類學與20世紀思想史轉型
一、人類學的三大發現與思想史轉型
二、人類學自身的轉型與“後學”的興起
第四節 從比較文學到文學人類學
第五節 文學人類學研究之始
——弗雷澤的造人神話分析
第六節 總結:文學人類學的發生譜係
第二章 20世紀文學學科的“人類學轉嚮 ”
第一節 引論:“語言學轉嚮”與“人類學轉嚮”
第二節 學科本位與“知識 / 權力”的宰製
第三節 人類學的知識全球化:文學學科開放與更新的動力
第四節 人類學與比較文學的學科相關性及互動
第五節 從人類學到文學:問題群的移植與對應
第六節 什麼是文學?——朝嚮“文學人類學”新認識
第七節 從“敘事治療”看文學人類學的應用
第三章 本土文化自覺與文學、文學史觀反思
——西方知識範式對中國本土的創新與誤導
第一節 引論:本土文化自覺與知識的閤法性
第二節 反思現代性的文學學科與知識範式閤法性
第三節 西方“文學”“文學史”觀對本土知識的誤導
第四節 重建文學人類學的本土文學觀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構成與民族文學
第一節 反思“中國”和“少數民族”
第二節 文化人類學與後現代知識重構
第三節 學科體製的散碎與僵化阻礙知識創新
第四節 整閤視野:多族群互動與中國文明發生
第五節 中國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
第六節 文化並置與反觀
第七節 總結:文學人類學的中國文學觀
第二編 文學發生
第五章 惚恍與迷狂
——靈感的民族誌關照
第一節 繆斯神話與詩人迷狂
第二節 迷狂真相:巫師蘇格拉底與憑靈薩滿
第三節 福柯的發難:誰懼怕“狂”
第四節 靈感民族誌:《格薩爾》通神藝人
第五節 互為“民族誌”:老子惚恍說與史威登堡通靈說
第六節 薩滿:迷狂敘事的多元呈現
——從民族誌到文學誌
第七節 總結:迷狂何為?
第六章 神聖言說
——漢語文學發生考
第一節 告與誥
第二節 各與格、格人與哲人
第三節 格與假、嘏:錶演之始
第四節 “格”的神話:登假與升天
第五節 隹(唯)與若(諾)
第六節 總結:漢語文學的口頭發生譜係
第三編 文學功能
第七章 文學治療
第一節 現代性的祛魅:文化失憶與集體遺忘
第二節 後現代的巫術還原與神話治療
第三節 文學治療的民族誌
第四節 神聖治療
第五節 “文學—醫學—文學”的循環迴歸及啓示
第六節 文學史中“受傷的治療者”
第七節 總結:文學何為:人類精神的自我救援
第八章 文學禳災
第一節 屠龍何為?——蘇美爾文學的啓示
第二節 屠龍禳災:赫梯文學的旁證
第三節 傈僳族的《祭龍神調》
第四節 《魯邦大旱》和《柬大王泊旱》
第五節 汙染-災禍與祓禳:端午、上巳、儺
第六節 禳災敘事與U型建構:《詠受難的正直人的詩》
第七節 希臘禳災儀式劇:《俄狄浦斯王》
第八節 中國禳災儀式戲:《竇娥冤》
第九節 不懼災禍懲罰:日本文學的亂倫主題
第十節 禳災避邪與漢藏年節習俗
第十一節 從文學救災傳統看華夏文明
第四編 研究方法
第九章 文學人類學與國學方法更新
——從一重證據法到四重證據法
第一節 賦詩為證的稽古傳統:書證的起源
第二節 書證作為一重證據:倉頡、圖提的不同待遇
第三節 書證僞證說與物證的探尋
第四節 三重證據法的理論建構及反思
第五節 四重證據法的提齣與應用
第六節 總結:從證據法學、符號學看四重證據
第十章 四重證據法的立體釋古
——黃帝有熊與大禹熊旗之謎通解
第一節 一重證據:鯀禹啓三代的化熊與熊化
第二節 二重證據:夏朝國旗:大禹中央熊旗考
第三節 三重證據:黃帝號有熊之謎
第四節 四重證據:歐亞大陸熊圖騰傳承
第五節 總結:立體釋古的整閤性認知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耿羽推

评分

就是比較文化。作者試圖證明文學人類學本就先於比較文學誕生,視野又遠為寬廣,所以既是其始祖又是其未來;人類學思路對整個人文學界啓發極大,於是許多學科順理成章都該歸為其分支,它便成為整個人文社科的基石瞭——實在厭煩這種自吹自擂的行為。不少學者擔心將比較文學的範圍擴展至文化會導緻學科定位模糊不清,但文學人類學絕無此憂:一來人類學的研究對象本就是文化,二來此處“文學”的概念也已經泛化為文化瞭。作者很喜歡使用霸權、壓製、異化等等話術:現代科學壓製瞭濛昧思維,所以基於一種怪異的受害者心態,後者莫名其妙就獲得瞭真理性,隻要貼上人類學的狗皮膏藥,就連非法行醫都不在話下。況且藝術宗教文學都産生於遠古時代,所以自然要刻舟求劍用原始思維纔能正確研究啦!另外本書更像是論文集而非教程,隻談結論,不談方法。

评分

有啓發

评分

耿羽推

评分

總有莫名的情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