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勤
1980年代生于延安。2000年以后,开始跨文体写作。2007年,通过东芝SD卡发行全球首部电子小说《五卷书》。2010年,出版《现代派文学辞典》、编译古印度圣诗《安陀迦颂》。
《辞典》集中讨论写作中涉及的每一个可能的词汇,给出一个完全意外的可能,刷新中国当下滞后的文学概念。每一个辞条的发生都会引出一个场,一个亚中心,比如一个圆柱形的塔会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力场。一幢楔形建筑需要给它聚集的侧向压力一个穿过周围空间的通行权。根据它的视觉重量及其矢量 的方向,它需要一定量的未被占据的空间,甚至一个词语插入一个文本,都会形成前后的场,仿佛跳檐带来的阴影影响了前后的词语的意义,这是为什么需要一个辞条和另一个辞条之间以空间(让人暂停歇息思考流连忘返,并且给人标注和诠释),这就是为什么不是小说或散文一样连续的段落。这样一种辞条式地图就应运而生,绘制者贾勤为我们展开的是一张有限但却能与无限抗衡的大命相随图式。
——恶鸟评贾勤《辞典》
《现代派文学辞典》作者亦迷恋于“词典学的追祭”,想澄清、甚至重申某种被作者观念左右的文学意象。散乱的词条经过千锤百炼,真是莫名其妙。他立志参与此种乌托邦式的辞典写作,一心以为鸿鹄将至,不得已用“现代派”三字,是想表明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仍在认证当中,这种关系是每一个历史的现时阶段对于过去文明的瓦解与重构。
如果把库切的三股叙述流运用到极限,即多股叙述流多到N股程度(N=辞典辞条数),那贾勤辞典就是极限叙述流的《凶年纪事》,只是实体书的限制,无法实现《凶年纪事》的三股叙述印书方式(书中从上到下分列三栏的"脚手架式"结构。三股叙述流分头而行,每一页都呈现层层相叠的模样...
评分贾勤的《现代派文学辞典》,是继鲁迅的《野草》、张志扬的《门》之后,现代汉语哲学最重要的收获。这并非过誉,而是当之无愧,这一点其实只要将现代汉语哲学言路略加梳理,便能明白。但是在这之前,我想先就贾勤把他这本书定为“小说”, 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小说”在我看...
评分2009年《延安文学》首届新汉语文学提名奖:贾勤 颁奖辞 贾勤的写作是对僵化学术和抒情传统的双重颠覆。他的写作一直在秘密进行中,他对交流有一种本能的怀疑。他曾经狂热地追逐语言,却意外地发现了众多悖反:文字与发音,书写与表达,象征与符号,等等。他明白了写作不...
评分waits1976@yahoo.com.cn 贾勤的写作正体现一种努力为之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的野心为这个时代一些最严肃的写作者所共有,他们以此来对抗分工与合作的强权。他们目睹最好的文化整体在一百年内被再三切割成贴满分类标签的尸体标本,并目睹那些在尸体最膏腴处安营扎寨的宵小...
评分一张浩繁的星象图 胡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887d50100nviv.html 《现代派文学辞典》扉页上说,“我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一代人已经起来。我明明白白的说,我要指给你们看。”序言的最后一句说,“而凡想要进入的也须自己找门。” 目录是以26个英文字母作为拼音打...
词典的好处就是翻到哪页读哪页,这次读得太匆忙,也许应该真的像词典一样放在书架上,或近或久或长或短得读一读。
评分这本书有一半多是在摇摇晃晃的朱徐线上站着看的,另一半今天下午断断续续看完,倒是做了不少笔记,许多段落有趣得很。抽空要再看一遍。感觉这一系列书都做得不错,符合我审美,下一本准备读「地方性知识」。
评分重读。一面我更关注辞条下文本中那信手拈来或长或短的寻章摘句和其出处,一面我在辞条与辞条间,辞条与其下文本间那或近或远的关系中想象它们被作者选中的契机。阅读是种逆向的回溯,它是困难的,也是抽象的,是不必克服的。
评分木铎文库之小说系列。 敬请关注,木铎问卷: http://www.douban.com/people/46928380/notes
评分每个人的词语系统或许包含相似的词语个体和总量,而词语关联的不同次序和位置必然造成不同的个人词库,世界由这语言碎片真正架构起来,完全理解他人和文本不可能达成。辞典应查询而非阅读,前者是点状的,后者是线性的,我仍阅读这辞典,当然不寄望于得到一个世界轮廓,只为遍历这世界的构成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