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1907-1991),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前任会长。1936年长篇处女作《流转》获千叶龟雄文学奖,1950年《斗牛》获芥川龙之介奖,1958年《天平之甍》获日本艺术选奖,1960年《敦煌》《楼兰》同获每日艺术奖。1976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1989年,完成了被誉为“历史小说明珠”的《孔子》。1991年病逝于东京。
日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井上靖代表作之一,荣获每日艺术大奖,令无数人拿着这本书从世界各地奔赴敦煌。宋仁宗天圣年间,书生赵行德进京赶考,却因瞌睡错过了考试,前往刀兵四起、黄沙漫天的敦煌,命运由此发生了剧烈的转折……
很难想象这本书出于日本人之手,当然除非他是井上靖先生,又或者,对于敦煌而言,我们都是异族。 读得时候竟然嗅到一些与《故事新编》相似的韵味,或者因为心潮过于起伏,竟以为最好的东西都是形神相似的。 小说波澜壮阔,有“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气魄,赵行德出走凉州后的心...
评分 评分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时下流行的旅游者的“心灵鸡汤”,看了简介,才知道原来是部历史小说。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来说,《敦煌》太短了。不过11万字,一个上午就能读完。但这本薄薄的书所包罗的内容和...
评分伏在被冷气吹得沁凉的桌上,一口气读完这个由日本人讲述的关于大漠,关于佛窟,关于民族大义的故事。对此的着迷,竟是始料未及。 深吸一口气,收拾了随身物品,离开自习室时,我以为会有半碧月色浮于中天了,甚至会有寒凉的风沙扑面。不想,天光依旧亮着,草木依旧绿极,非洲菊...
评分就像看了一部日本演员演的中国历史故事的电影。翻了一下,日本人确实拍了这么一部电影。
评分井上靖一生痴迷西域,1959年,53岁的他写成《敦煌》。1977年,他第一次踏足敦煌,叹称“敦煌跟我想象中如此相似。” 这本书读来枯涩,功名爱情、戎马倥偬弹指皆无。赵行德将佛经藏进洞窟时想“莫非我就是为了做这件事而来”,最后放入那册为甘州小娘子抄写的《般若心经》,至显宿命感的永恒。
评分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刚刚进入某种情绪就又被带出来了。 最后一章看得甚是唏嘘。
评分兵荒馬亂 城池毀滅 居民留離 寺廟荒廢 大廈傾覆 大地之上 一切來了又去 倒而複起。而隔著千年的歲月 與万裡的山岳 將自己的心屢次打動 將遙遠的歷史一再浮現 世間最讓人惆悵 讓人傷懷的 果然還是愛情。即使一切 終當歸空無 愛永遠年輕。
评分虽然嘛三界寺因恐慌伊斯兰圣战而藏经是莫高窟藏经洞出现的可能之一,但是这位日本先生也太能YY 了!!..历史大背景无误,但是有些河西的地理描述有偏差...ps 本书有很多莫名笑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