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本名李勇,先祖由江西迁湖南后第26代。18岁负笈北上,至今22年。任过公务员、记者,现供职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语文出版社。平生最爱读书、写作二事,笔端游走于历史文化和时事评论之间。现已出版《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
发表于2025-01-10
进城走了十八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工业文明急剧膨胀,城镇化飞速进行的今天,农耕文明是否要分崩离析? 我90年出生在农村,那时的宗族影响力已经式微,不过好在有些很基本的东西保留了下来。读书才有出路是父辈们对我这辈的期盼。 我自小体弱多病,加上母亲的过分呵护,基本上就没有做过农活,也许这让那些在...
评分 评分- 寫甚麼之前, 先批評自己。我不在國內長大, 從少就在城市成長, 知道在香港有村屋有圍村, 但不知何謂農村。新界的農村對我來說, 不過就是狗多一點, 路窄一點, 有井水有天台那樣。很難堪的是, 我成長時農業是用來被嘲笑的。 - 我也不知國內的城市成長, 深圳與廣州就是我所知的'...
评分《进城走了十八年》,这个书名易让人误解,以为是在城里生活了十八,从一个边缘人到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过程。我以为写的是这个心理蜕变的过程,其实不是,作者写的是自己到城里读大学之前的生活。这个十八年,是作者从闭塞的山洼走向开放的城市的十八年。这十八年,是作者走...
评分也是农村孩子出生,四川离湖南不算太远。气候、山水,甚至有些方言,都很类似,所以看着这本书更亲切。 我是80后,所以部分记忆无法重合。但是对童年,对家乡的感觉,却又很多相似。 首先,我自小就被教育,想要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我小时候还没有...
图书标签: 十年砍柴 乡村 纪实 中国 回忆 随笔 散文随笔 文学
《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主要内容简介:一位在南方山村长大的70后,当他用稚嫩的眼开始看世界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在目睹中国乡村一百年来最巨大的变化:知青回城、人民公社的解体、高考恢复、传统民俗的回归、琼瑶小说邓丽君歌曲流入山乡、南下打工潮的开始、乡民对财富的欲望被激发……直到这位少年进城多年后,回首这一切,才明白他有幸赶上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尾巴,他和他的同龄人是为耕读文化唱挽歌的一代。作者的少年时光,虽清贫然而温馨,因为他成长在中国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大时代。这不仅是十年砍柴个人的经历,也不仅是湘中一隅已消逝的场景,而是一个大国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由十年砍柴所著。
看这本书刚好是和《我们台湾这些年》一起看的,看看70后们的时代白描,在深圳的时候看了杨照他们的《对照记》签售会,60后的时代白描是父辈的白描,现在70后也有了。再来就是80后,90后,相似的,是受时代裹挟的渺小和昂扬不屈的求善求真人类精神。
评分作者态度诚恳
评分父辈经历的七八十年代,宗族社会被连根拔掉,乡土中国惨遭巨变。童谣作为一个切入点简直太好不过,不妨整理。“打倒害人精,人民得翻身”“回到家,推开门,一举打倒王洪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一举打倒姚文元”从永不翻案到马上平反,恐怕每个孩子心里都是一个大问号
评分看这本书刚好是和《我们台湾这些年》一起看的,看看70后们的时代白描,在深圳的时候看了杨照他们的《对照记》签售会,60后的时代白描是父辈的白描,现在70后也有了。再来就是80后,90后,相似的,是受时代裹挟的渺小和昂扬不屈的求善求真人类精神。
评分父辈经历的七八十年代,宗族社会被连根拔掉,乡土中国惨遭巨变。童谣作为一个切入点简直太好不过,不妨整理。“打倒害人精,人民得翻身”“回到家,推开门,一举打倒王洪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一举打倒姚文元”从永不翻案到马上平反,恐怕每个孩子心里都是一个大问号
进城走了十八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