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This key novel by the outstanding, Chilean author of By Night in Chile , who died tragically young last year, is a chill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cist mentality and its effects on a literary sensibility. It is also a gripping intellectual thriller.
在序言里,波拉尼奥道明了这部书的由来——它是《美洲纳粹文学》最后一个短篇的扩写。这个短篇的主角名为拉米雷斯·霍夫曼,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智利空军军官、纳粹、杀人凶手、诗人)的“无耻之徒”。波拉尼奥保留了故事的梗概,事实上他重复着相同的语调,并通过这本《遥远...
评分 评分当代不少写字人有个坏习惯:喜欢自称诗人。半真半假的自封,一边调戏着“诗人”在今天的处境和定义,一边又难免对那个头衔流露出觊觎和向往。 仅极少数自称诗人的小说家,在大众心中赢得承认,如英年早逝的王小波,又如英年早逝的罗贝托·波拉尼奥。年轻时波拉尼奥的名片上只...
评分一架完备的机器,需要精心设计、选购材料、打磨零件、采集原料、组装调试,然后才能“一劳永逸”。这便是为何波拉尼奥迟至40岁才开始动笔,并在50岁去世前的短短十年内创作出卷帙浩繁的作品。原因无它,叙述机器一旦发明成功,并可一直运作下去,直到最终损耗殆尽。这预示了波...
评分拉美文学我读的不多,每每读起来非常费劲,一是因为人物名长且拗口,经常看了三四章主角的名字都还读不通顺;二是拉美作家的小说(至少我读的这些)叙述上都呈现一种无序性,要求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强的贯通能力。 这本书不记得是为什么买来,尤其是我之前并未看过波...
我也想有这种看似随意却又能把人物刻画传神的文笔_(:з」∠)_
评分我也想有这种看似随意却又能把人物刻画传神的文笔_(:з」∠)_
评分我也想有这种看似随意却又能把人物刻画传神的文笔_(:з」∠)_
评分我也想有这种看似随意却又能把人物刻画传神的文笔_(:з」∠)_
评分我也想有这种看似随意却又能把人物刻画传神的文笔_(:з」∠)_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