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索鲁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赫丘力士之柱:周游地中海》《到英国的理由》《暗星萨伐旅》等。
译者 胡洲贤,台湾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赴美国加州进修翻译。现专职翻译及创作。有《撒哈拉》《背着冰箱去旅行》等多部译著。
三十多年前,已经完成非洲之行的保罗·索鲁,开始探访仍显神秘与封闭的拉丁美洲。彼时,老欧洲的背影惨淡浓重,美利坚的笑容暧昧难明;挣扎脱身的大国小邦东碰西撞,前途雾影幢幢。 这趟旅途由一班通勤地 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紧邻波士顿大城的梅德福,辗转来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埃斯克尔小镇。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已在车轮与轨道上隆隆转过。安第斯山脉,印加故地,素未谋面的远亲,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
发表于《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2012年5月20日 骆仪(北京,自由撰稿人) 2012年的第一天,我登上从北京开往哈尔滨的夜班火车,开始阅读保罗•索鲁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我于是决定做个实验:亲身前往旅游书上提到的国家,随着火车,从马萨...
评分在回忆渐渐模糊后,写日记的人偶尔也会重读以前的记录——旧时的日记读起来仿佛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随着阅读的深入,模糊的记忆又渐渐变得清晰,而我们也因此得以重新体验过去。这就是我在阅读《老巴塔哥尼亚快车》时的感受:仿佛是在重读自己很久之前的日记,虽然细节已经记...
评分旅游与旅行自始至终都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看完《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后更加坚定了我这个想法。旅游是去到一个地方观光游览,买几件纪念品,常常当地的美食,拍几张美丽的风光照、时髦的自拍,发一个朋友圈,在心里默默记下“到此一游”,然后急急赶赴下一个地点,这样旅游的人们...
评分这本书,读了大概两三年吧。断断续续的,时不时被那些繁琐的唠叨打败而扔下它,然后几个月后不死心想要继续读下去,每次拿起来却又有不一样的感触。 现在回想起来,从最早在一千零一夜听道长讲这本书而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后来带着它坐上青藏铁路本以为总算有时间读完,再然后...
评分这辆平稳前进的火车上,有一个人显然不是去上班的,从他袋子的尺寸,你一眼就瞧得出。一如你总是可以从那幅沾沾自喜的落魄像嗅出逃犯的气味。对某些人来说,这般列车是通往苏利文广场或是米尔克街,抑或终点站东方高地,但对我而言,他将带领我前往巴塔哥尼亚。其他人在城里有...
见到博尔赫斯的南美之旅啊~
评分作为一个旅行者,要有开放的心态,要能欣赏到你所去之处的美,如果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总是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那旅行还有什么乐趣呢?此书中曾引博尔赫斯的话批评一些游记是见物不见人,那此书则是见人不见物,见不到拉美的景致与人情,只见到作者的刻薄与挖苦。看完此书,只觉得拉美是尘土满天,荒凉遍野。
评分旅行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评分北美南美还是不太熟悉啊,看得累,也许去过后看起来就轻松了。
评分路人甲,路人乙,。。。。。。博尔赫斯。上下册迥然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