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对于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大学生,林达谈美国的系列丛书曾经是这一代青年自由主义的启蒙读物。作者娓娓道来,循循善诱,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美国宪政的设计原理。我的一位老师对每一届本科生都推介这套丛书,并要求他们写出读书报告。国内一位自由派的政治学...
评分虽然连90后都开始著书立传大肆鞭笞中国的教育体制了,我依然衷心地感激九年义务教育中,费尽心力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世界大门的老师们。没错,你可以说出千般万般中国教育的不是,但总有一些与你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师仅凭着一股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将你的未来当作至关重要的珍宝去培...
评分实在是非常喜欢,最近又开始重温这本书了,白天工作,想到晚上可以回家看书心里也充满欢喜。 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需要的精英治国,那些草根,长期物质生活无依靠,精神生活也贫乏,一旦掌握了政权,是件可怕的事。 除了了解大革命那段历史,还可以领略法...
评分仗剑浩歌走天涯,左肩雕,右手乌龟,前面有个书袋(还得放个P3),后面背把宝剑。仰天长啸出门去,辞职离家闯天涯。这是我一直以来未能实现的“童年梦想”。想想这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在《沧浪之水》之后我感受到了政治巨大的吸力,它摒弃了哲学和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是我读过的林达的第一本书。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里,怀旧的封面让他藏身与众多书中,费了很大劲儿才找到。可是有些东西,喜欢就是莫名的,不自然的,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一定要买两本,一本自己收藏,一本送给一位朋友,后来也是跑了很多书店才如愿以偿...
说的是法国大革命,其实读者隐隐的看到了文革的影子
评分说的是法国大革命,其实读者隐隐的看到了文革的影子
评分第一次拿到手里,翻翻就错过了 再拿起来的时候,就不肯再错过
评分我们记住了法国的浪漫却忽视了那一百多年间的恐怖与暴动,当昔日统治者眼下的愚众变成暴民,断头台下的冤魂不断聚集,历史在血与风的呼啸下渐渐离去,当一切回归平静,也便有了现在我们格外珍惜的巴黎与浪漫。那个永远有两个君王,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人们所倾佩的艺术家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前者通常暗地里默默倾佩后者,这便是巴黎。那个以一个城市为傲的国家。
评分没去过法国要读,去过法国更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