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类学随笔

考古人类学随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光直
出品人:
页数:244
译者:
出版时间:1999
价格:14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2906
丛书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考古学
  • 张光直
  • 考古
  • 人类学
  • 考古人类学随笔
  • 历史
  • 随笔
  • 思想
  • 考古学
  • 人类学
  • 田野调查
  • 文化遗产
  • 历史
  • 随笔
  • 学术
  • 中国考古
  • 文化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小书所收的46篇文章,绝大部分已经发表过。其中很多篇原来发表在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上,是以社会上一般人为对象的。有几篇学术味道比较浓厚些,但也是朝着深入浅出那个大目标努力撰写的,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不会遇到生涩难解的语言问题。

44篇分入5组,第一组我叫它作“狗尾‘序’貂”,是因为为了它作序的书,都是非常值得读的书,我写的序夹在书里,沾着原书的光,也许有人看一看。第二组文字我给它取了“大题小作”这个名衔,表示我不是不知道大题不宜小作,但我希望读者们能透过纸背看到这些简短结论有庞大的基础。第三和第五组文章的标题不言自明。第四组是我为北京《中国文物报》自1993年夏季开始写的一个专栏。因为《中国文物报》寄来给我常常脱期,我不知道是否寄去的稿件全都发表。在题目后的星星下面如果没有注明年月日,那篇文章便是根据原稿排版的。如已发表,便依印出来的语句。另收入陈星灿先生、海基·菲里先生与我的访谈记录,作为附录部分。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前言
一、狗尾“序”貂
《时间与传统》序言
《安阳》张序
《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
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序
《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
八十大寿论文集》序
《中国著名古墓发掘记》序
《先秦考古学》张序
《李亦园文化论著选集》序
《台湾的传统中国社会》序
《台湾考古学书目》序
《台湾历史上的土地问题》张序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船49)》序
《台湾平埔族文献资料选集――竹堑社》张序
二、大题小作
在学术上迎接21世纪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中国的现代化
从中国古史谈社会科学与现代化
中国古代史的世界舞台
人类学的社会使命――评介陈其南《文化的轨迹》
再谈人类学的社会使命――简介“文化长存学社”
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国际研讨会开会致辞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该跻身世界主流
三、关于台湾
台湾考古何处去?
《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发刊辞
台湾史必须包括原住民的历史
台湾应有像样的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关于台湾省历史博物馆的几点建议
政府对走私文物市场有无政策?
抢救圆山遗址
台湾考古学者该与福建和东南亚交流了
四、一个考古工作者的随笔――《中国文物报》专栏
写在前面的话
谈“图腾”
介绍林寿晋《先秦考古学》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创立44年
建议文物考古工作者熟读民族学
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
谈文物盗掘与走私
北大考古系赛克勒博物馆开幕有感
怀忆民族学前辈学者凌纯声教授
考古工作者对发掘物的责任与权利
撰写研究计划申请经费经验谈
追记台湾“浊大计划”
从俞伟超、张忠培二先生论文谈考古学理论
五、杂文
新年三梦
谈龙骨与龙
怀念高去寻先生
台湾新考古学的播种者――忆李光周先生
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李济先生
哭童恩正先生
附录
中国考古向何处去――张光直先生访谈录
与张光直交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台湾考古学界把卑南族和平埔族文明抬到了非常高的层面,一是因为李济、傅斯年、高去寻等人在20年代挖掘殷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明之后,还来不及做多久的研究,便因为各种原因被迫中断,到了台湾之后,没有了原先的研究材料,更没有了可供实地调研的可能,于是只能转身将台...  

评分

錢穆先生往往對中國文化一味褒揚,深贊中庸文化,而對西方文化一味抹殺,有失偏頗。 而余英時先生卻常常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場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之不足,亦不得文化傳承之要領。 《考古人類學隨筆》集結了張光直先生的一些隨想與訪談,深入淺出,是考古學與人類學兩學科的入門之作...

评分

台湾考古学界把卑南族和平埔族文明抬到了非常高的层面,一是因为李济、傅斯年、高去寻等人在20年代挖掘殷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明之后,还来不及做多久的研究,便因为各种原因被迫中断,到了台湾之后,没有了原先的研究材料,更没有了可供实地调研的可能,于是只能转身将台...  

评分

錢穆先生往往對中國文化一味褒揚,深贊中庸文化,而對西方文化一味抹殺,有失偏頗。 而余英時先生卻常常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場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之不足,亦不得文化傳承之要領。 《考古人類學隨筆》集結了張光直先生的一些隨想與訪談,深入淺出,是考古學與人類學兩學科的入門之作...

评分

台湾考古学界把卑南族和平埔族文明抬到了非常高的层面,一是因为李济、傅斯年、高去寻等人在20年代挖掘殷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明之后,还来不及做多久的研究,便因为各种原因被迫中断,到了台湾之后,没有了原先的研究材料,更没有了可供实地调研的可能,于是只能转身将台...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考古有意思哈哈ο(=•ω<=)ρ⌒☆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要道喜;要敬老尊贤,去很多老师那里汲取精华并融会贯通;要广泛读书;要认识世界。先生对文物盗掘和走私的思索很超前啊:交换文物。建外国文物的博物馆。把梦溪笔谈再看几遍。北宋考古学_(:D)∠)_古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英语难学啊。哈哈。

评分

还行吧。这是真·随笔,啥都写。感觉张先生书里面汲汲提到的各种观念,例如不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考古学,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态度在如今都已经成为常识,哪怕以我这个真·考古学门外汉来看。我提几点,我既不认同西方文明的演进方式是唯一真理,也不认同张先生那种幼稚的国内文明内在说法,这里面有不少我觉得幼稚的结论,而且讲到台湾洋溢出来的小地方心态(当然我也有完全没卵用的天朝大国心态????),但不能说都不好,至少最后两篇访谈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我觉得也许可以激起某些朋友对考古学的兴趣?

评分

最终还是没学考古,但老师的老师的教诲记住了:不要只读本专业的书;要敬老尊贤。

评分

“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

评分

专业。不懂。扫读。印象:1、英文很难。张在美40年,仍然这样觉得。2、青铜纹饰是有意义的。3、大麻,久服通神明。4、800年后也许能搞清文明的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