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
最近偶尔翻看岩波书店版(2004)定本柄谷行人集 第一卷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发现跟以前读过的中译本有所差异。 中译本有三联出的蓝封面本,后来重印了橘色封面本,两者都不在手边,不知道蓝与橘又无较大差异,以前翻过,似乎后者把“类型之死灭”改作了“文类之死灭”,...
评分《类型的死灭》笔记 大冈升平强调,在漱石写作初期作品的时期(1905年)里,世间还有一种并非小说、诗,而应称为“文”这样一种已被忘却了的类型存在(《小说家夏目漱石》)。 存在着一种既不“人情”(浪漫派)也不“没有人情”(自然主义)的“非人情”。简单说,这就是幽...
评分 评分Sekii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三联书店,赵京华译,舒炜总编)里面儿引了一段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 我于此决意从根本上解释文学为何物之问题。同时生起举一年之时为研究此问题第一阶段之念。 >> 我闭门寓所,将所有文学书籍藏之行李,相信欲...
概念的对立,外在的“风景”源自内在的“人”——风景的发现,风景和人的隔离或者说双向的发现——心理性的人的诞生;用现代方式解读过去的文学作品,先入为主和“本末倒置”;所谓发现,往往是概念的确立,而非物体的自身的产生。
评分非常具有启发性,将文学现代性中不清自明的“颠倒”再作清本溯源的颠倒,从而发现其起源。必需重读。
评分风景、内面自我、病、儿童、民族都是被想象(文学)建构出来的,然而由于我们视之理所当然,甚至以为先有了这些客体才有了相应的书写,这就发生了认识装置的“颠倒”。颠倒是柄谷行人的辩证法,叩问历史追溯起源,才能走出装置,发现“制度”。
评分我得特别感谢这本书让我不再想学文学了
评分风景、内面自我、病、儿童、民族都是被想象(文学)建构出来的,然而由于我们视之理所当然,甚至以为先有了这些客体才有了相应的书写,这就发生了认识装置的“颠倒”。颠倒是柄谷行人的辩证法,叩问历史追溯起源,才能走出装置,发现“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