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在安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教书、编辑刊物。1927年定居上海,曾参加“左联”。1933年迁居杭州。抗日战争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迟桂花》、《出奔》等。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沉沦》里。《沉沦》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以前读《沉沦》只是隐隐觉得有一种颓废、病态的美。今天老师讲到《沉沦》,李初梨的评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于是,今天重新看了一遍,才慢慢理解了那种“向善的焦躁”和“贪恶的苦闷”之间的矛盾,那种苦苦地在“道德”与“欲望”的纠缠中的...
评分 评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吧。”看到郁达夫在《沉沦》中的这句话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他终于憋不住了啊。 今天看郁达夫的小说,算是理清了一点他把性苦闷和对国家的失望/期望连接起来的原因。之前我觉得这很不可理喻...
评分在《沉沦》里,主人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基本都是心理活动。上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我简单地读过,当时只觉得有那么一点压抑和颓废,还不懂其中那些隐秘的事和心理是怎么回事。 现在感受更深,主人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敏感而自卑,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很多无关的...
唯一区别其与“叙事中的滥情倾向当作是外国的浪漫主义加中国的'有诗为证'写法”的地方是在描写男女恋爱的时候揭示了知识分子的欲望和挣扎。《春风沉醉的晚上》带着一种病态的又纯净的美。
评分P52. 备注1. Fruehling ist gekommen!英文,果实来到了。但是这是德文,“春天来到了。”的意思。 另外还有几处德文都注释成“英文”。
评分郁达夫的文字真的不错!沉沦里个人性欲的不满足和爱国情绪的生发间的联系相当有趣。就是这种心理剖析得过分露骨让我怀疑郁达夫是否从这种近似于暴露癖中获得快感。有的情感抒发也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过分泛滥。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里被“净化升华”的性欲反而充满了温情。至少,郁达夫一直是坦诚的。
评分【好像有无尽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人物愁结百转,大多可亲可怜。《她是一个弱女子》因作者经济缘故,后半部写得潦草,但在时代背景烘托下也显出了肃穆的模样。《南迁》中,注脚把德文标成英文,太不仔细。
评分很难喜欢这样一本书,即使今天的我应该是最温柔最温柔的我了,可仍然很难喜欢这样一本书。整本书的内容都是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民国时期的翻译腔文字更是难以与人共鸣,读这样一本书时时刻刻都容易让人崩溃。 国家积弱不积弱和你馋不馋女人的身子有什么关系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