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古要论》全书只有一万二千余字,分三卷、十三论:上卷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等四论,中卷为古琴、古砚、珍奇、金铁等四论,下卷为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等五论,共计201条。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一次序视为曹昭原书的安排,那么可以说,曹昭不仅已对“文物”这一概念形成较为清晰、完整的把握,而且已经具备了文物鉴藏史的意识。
一种物品能否进入收藏领域,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属性与价值,而且受经济水平、社会风尚、政治观念、历史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格古要论》反映了元末明初的文物收藏状况,自“古铜器论”至“古砚论”六门以及“异石论”,宋元人多所论及,本书借鉴前人成果较多,却也时见曹昭个人的精彩论述;自“珍奇论”至“异木论”六门,则前所未有,是曹昭的创新。这部分内容被公认为本书的亮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感慨就是,毕竟是两个世界啦T T
评分玩玩。
评分所謂格古,即窮盡古物事之意。成書年代較早的一部體系相對完備、門類豐富的古物鑒藏專著,也較全面的反應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趣味與對古物收藏的價值取向。字雖不多,信息量略大。多次參考宋人趙希鵠《洞天清錄集》,考古銅器、古畫、古墨蹟、古碑法帖、古琴、古硯、珍奇、金鐵、古窯器、古漆器、錦綺、異木、異石及雜物。古畫部份看的最為詳細,多處延伸開來點撥到了之前不明所以的一些理論知識,如沒骨畫之由來,北宋畫院以詩題取士,關於士夫畫的爭論,中國早期山水畫的淵源與傳承等。其餘部份雖讀的簡略,也有侷限不足卻總體受益匪淺。(火浣布印象中當是曹子桓曾經自以為無所不知而質疑過結果吃蒼蠅的存在?純理論上推測是石棉?
评分古人绘画用笔圆熟,画面敷色深入白绢,构思卓越,愈玩赏愈觉精美,虽然历年久远,画面破旧,依然富有生气。后人绘制的作品,墨彩都浮在素绢表面,全然没有神采,初看似有可取,时间一久,就没有意趣了。李成,范宽,苏东坡,米南宫父子,都是志行高洁的士大夫,以作画自娱自乐。别人遇到他们以作画抒怀解闷,于是保留下来几幅作品,哪能有对轴呢?现今有人以孤轴为憾,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之谈论绘画艺术的。古琴经历的年头一久,生漆的光泽完全消退,颜色如同乌木般纯黑,这种琴最为珍奇古雅。古铜器埋入土中,年代既久,接受的地气很深,用这种器皿养花,花色鲜艳明媚,宛在枝头,开放迅速,凋谢迟缓,就会在瓶中结出果实。陶器也是这样。
评分如果是添上王佐增补的内容可能会更好,无缺璧之憾了,当然编者认为王佐增补的东西没太大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