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姓吴名泉字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同年移居北京。7岁那年,吴清源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年仅13岁之时,已隐然有中国顶尖高手之势,1928年,14岁东渡日本学弈。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日本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超级棋士。从此,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1986年,由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积极推荐,香港中文大学决定授予吴清源“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发表于2025-04-04
中的精神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也许是个奇怪的组合:小托马斯·沃森,IBM的第2代领导者;吴清源,20世纪最伟大的围棋大师。 他们的境遇与人生之路是迥异的,然而,他们却也有着颇有意思的相似点——他们都出生于1914年;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执拗地追求着自己的信念,一种对自己,对别人也对社会的...
评分吴清源那本《中的精神》早先看过些摘录,那时就开始期待的关于他的电影,现在终于出炉。 早先处世标榜硬碰硬,鄙视迂回。后来心性有了微妙的变化,渐渐延展出纵深,有了维度。原来那些迂回只是狭隘的“自保”,并不是“中”的真意;原来,他人是在用恶业来催生我心性的成长;...
评分我一哥们在北卡读书,彼地无趣,于是就偶尔下下围棋。说来他也是在邓宝珊将军府授过艺的,只不过有所荒废,连段位都没弄上。他的一个美国教授对中国的文化兴趣颇浓,于是提出对弈几盘,后来竟发展成带彩头的。那美国老头喜欢把棋摆成一块一块的方阵,还说这是利用亚历山大大帝...
评分我一哥们在北卡读书,彼地无趣,于是就偶尔下下围棋。说来他也是在邓宝珊将军府授过艺的,只不过有所荒废,连段位都没弄上。他的一个美国教授对中国的文化兴趣颇浓,于是提出对弈几盘,后来竟发展成带彩头的。那美国老头喜欢把棋摆成一块一块的方阵,还说这是利用亚历山大大帝...
评分喜欢围棋,但不会下,是喜欢看人下棋所带来的那份安静,喜欢那包罗万象的文化。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吴老的感觉停留在一个想象空间里,就如《棋魂》中的藤原佐为,一个虚无的,飘渺的印象。 这本书,我相信其中内容必定有以文化产业为生的人对其中内容及推广做出了很多商业性的...
图书标签: 吴清源 传记 围棋 自传 中的精神 大师 中和 人物
我的理想是“中和“。 所谓“中“, 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 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 ――这就是“六合之棋”。
有些过于简单了。
评分48页图12 出生时算命先生批文图片列出来了,甲寅,庚午,己巳,辛未。
评分休憩120th,如果你对一个人足够了解,如果这个人光辉璀璨到不可直视,那么即使他的文章是小学生水准你也可以获得极为美妙的阅读体验,因为他的文章就像长相粗劣的提纲,让你不自主的回顾他人生的波澜壮阔,成就的璀璨夺目,如同急速追溯时空,以致汗流遍体。吴清源写作此书时早已老耄,本人读书不多,又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棋呆子,此书干巴巴的不好看,而且更像尸存余气早无情感波澜的老人无味的话语,但是,但是,读的好爽...这样的例子绝对不多,吴清源这种巍巍如高山深沉如渊海,让天下一先的绝世人物怎么会多呢?这本书拢起来都没有《勇气与真意》的一个自然段好看,但是阅读体验,真的很好
评分白樂天的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圍棋在古代被稱為手談,弈棋的雙方,以平淡的落子交流對棋道、對人生的理解。圍棋的好,在於它的簡單和包容。小小紋枰,方寸之地,布局、征戰、防守都在上面進行,有因伐而失,有因棄而獲,人生的大智慧,都在這裏。一個人多研究研究圍棋是有好處的,可以多些大局觀,少些沖動和戾氣。這是吳先生所強調的“用中”精神的根本。 圍棋最開始來自於陰陽的思想,陰陽的最高境界是陰陽中和,如此說來,圍棋的目標也是中和。只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中”是無形的,“和”是有形的,它指陰陽調和。 《藝經?棋品》說:“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
评分粗看的电子版,记得在日本战后自我放逐,寻求信仰的讲述让人感叹
中的精神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