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姓吴名泉字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同年移居北京。7岁那年,吴清源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年仅13岁之时,已隐然有中国顶尖高手之势,1928年,14岁东渡日本学弈。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日本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超级棋士。从此,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1986年,由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积极推荐,香港中文大学决定授予吴清源“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我的理想是“中和“。 所谓“中“, 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 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 ――这就是“六合之棋”。
我一哥们在北卡读书,彼地无趣,于是就偶尔下下围棋。说来他也是在邓宝珊将军府授过艺的,只不过有所荒废,连段位都没弄上。他的一个美国教授对中国的文化兴趣颇浓,于是提出对弈几盘,后来竟发展成带彩头的。那美国老头喜欢把棋摆成一块一块的方阵,还说这是利用亚历山大大帝...
评分《中的精神》是一代棋圣吴清源的自传,书中对其波澜壮阔的棋艺人生用的却是平淡如水的叙述,这倒也符合他淡泊纯粹的精神气质。整本书的叙述虽谈不上娓娓道来,却让我对这位围棋界的一代宗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他所追求并践行的“中的精神”。 吴清源在棋坛内外都享有极高...
评分先提意见,中信出的这本书,错误实在太多。第一页是中信前董事长写的序,就出现排版错误;内文很多地方都有没删的空格,错别字也有;后记更是离谱,201页文末还有多个空格就换页了,202页却没接上,最要命的是把201页除了“后记”两个字之外的全部内容,又都重排一遍!我断定自...
评分吴清源那本《中的精神》早先看过些摘录,那时就开始期待的关于他的电影,现在终于出炉。 早先处世标榜硬碰硬,鄙视迂回。后来心性有了微妙的变化,渐渐延展出纵深,有了维度。原来那些迂回只是狭隘的“自保”,并不是“中”的真意;原来,他人是在用恶业来催生我心性的成长;...
评分吴清源先生过世后,这部《中的精神》突然火了。犹豫了几次,终于没有下手买,最近因为在网上买别的书,为了免运费,就顺带买了这本。拿到手的时候,其轻薄有点出乎意料,翻开看看,都是回忆式的小短文,与想象中“中的精神”这样很宏大、很精深的命题似乎不符,加上手边...
没劲啊……
评分吴清源的打法是道家的打法,不是以强对弱或者以弱胜强,而是用鱼缸来对付鱼。双方不在一个层面上较量,所以无法较量。
评分内容不多
评分为了看田壮壮拍的《吴清源》。我决定先读这本吴清源的自传,打打理论基础。/ 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平铺直叙了......
评分这也许是个奇怪的组合:小托马斯·沃森,IBM的第2代领导者;吴清源,20世纪最伟大的围棋大师。 他们的境遇与人生之路是迥异的,然而,他们却也有着颇有意思的相似点——他们都出生于1914年;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执拗地追求着自己的信念,一种对自己,对别人也对社会的使命。 小托马斯·沃森在《一个企业的信念》一书中,阐述了IBM——其实也就是他自己——的企业信条。他的父亲老托马斯·沃森曾经常常告诫自己的员工“追求尽善尽美但没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标准而做到了好得多。”老沃森的理想主义基因显然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