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自約束

善自約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仁湘,1950年生,祖籍湖北,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民族與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他對中國史前考古有較為全麵的研究,在飲食文化考古研究方麵也有一定建樹。發錶專業論文100餘篇,專著及其他著作20餘部,主要有《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曆史與文化》、《中國史前文化》、《飲食與中國文化》、《飲食考古初集》、《圖說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飲食篇》等,並主編有《中國史前飲食史》及大型考古學叢書《華夏文明探秘》40種等,後者獲第11屆中國圖書奬。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王仁湘
出品人:
頁數:225
译者:
出版時間:2012-4
價格:4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3256201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考古 
  • 服飾 
  • 服飾史 
  • 古代帶鈎與帶扣 
  • 服飾研究 
  • 文玩 
  • 文博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善自約束:古代帶鈎與帶扣》是關於帶鈎與帶扣所見最係統、全麵的研究論述。前半部分結閤考古學材料,利用考古學方法對帶鈎的起源、分類與演變,帶扣的演變進行瞭分析,並結閤文獻探討瞭帶鈎與帶扣的名稱,同時根據帶鈎的齣土位置,目前所見壁畫、陶俑等人物佩戴帶鈎的圖像,分析瞭帶鈎的使用方法等。

後半部分作者藉用史料,引申論述瞭帶鈎與帶扣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化意義,其中春鞦時的公子小白(齊桓公)、管仲,孔孟莊三位聖人,漢武帝和鈎弋夫人等,都與鈎扣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特彆是鈎扣在王位繼承中演繹的曆史故事尤為精彩,值得一覽。

《善自約束:古代帶鈎與帶扣》由王仁湘編寫。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自春鞦時代開始,帶鈎的使用已經較為普及,經戰國到兩漢,帶鈎成為先人不離身的小傢當。漢晉之際,帶扣逐漸取代帶鈎,成為束帶的主要用品。帶扣最先用於馬具束帶,用於人身以後,更加藝術化,無論造型與附加裝飾都有瞭明顯改變。後來這種藝術化的風氣不再盛行,帶扣大體沿著實用的路徑演變,與今天使用的帶扣已無甚區彆瞭。沒帶鈎與帶扣,造型不同,使用的年代也不同,但功用相同,所以放在一起考察。本書書名“善自約束”,取自漢代王逸語。王注《楚辭·離騷》“索鬍繩之纚纚”曰:“紉索鬍繩,令之澤好,以善自約束,終無懈倦也。”古者束帶修身,或謂束修,又言束修自好,也應當是束帶引申的意義。又《太平禦覽》捲三百五十四引《夢書》曰:“夢得鈎帶,憂約束也。鈎帶著身,約敕已也。持鈎帶脫,事決已也。”帶鈎入夢,約束入夢,也是生活寫照。

评分

我也要寫一本

评分

寫論文遇到相關問題所以翻瞭下。

评分

帶鈎與帶扣有不同的起源,帶鈎起源於中國本土,最先發現於史前良渚文化的玉帶構,隨後在春鞦中晚期中原及其關中地區發現較多,直到魏晉時期衰落被帶扣取代。帶鈎的用途主要有革帶用鈎,佩器用鈎,佩物用鈎以及佩飾用鈎等。帶扣起源於北方草原地區,主要有環式帶扣和牌式帶扣。北方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主要是以帶扣係帶。雖然鄂爾多斯帶扣通過多種途徑到瞭中原以及西南地區,但並沒有流行開來。 要判斷中原的帶扣是否是北方草原的傳入品,一看它扣係方式是否有固定的扣舌,有則為北方,二看環式帶扣是否以圓環為主,中原主要是以方環為主。

评分

帶鈎與帶扣有不同的起源,帶鈎起源於中國本土,最先發現於史前良渚文化的玉帶構,隨後在春鞦中晚期中原及其關中地區發現較多,直到魏晉時期衰落被帶扣取代。帶鈎的用途主要有革帶用鈎,佩器用鈎,佩物用鈎以及佩飾用鈎等。帶扣起源於北方草原地區,主要有環式帶扣和牌式帶扣。北方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主要是以帶扣係帶。雖然鄂爾多斯帶扣通過多種途徑到瞭中原以及西南地區,但並沒有流行開來。 要判斷中原的帶扣是否是北方草原的傳入品,一看它扣係方式是否有固定的扣舌,有則為北方,二看環式帶扣是否以圓環為主,中原主要是以方環為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