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温·拉弗拉(1885-1957),达尔文的孙女,一个剑桥望族的成员。她的剑桥回忆录堪称一部非小说类的幽默小说,一部公认的文学经典。自1952年初版以来,被反复重印,从不曾脱版。英国大多数主流报刊对它评价极高,例如《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论说:“《旧迹遗踪》是一本自始至终令人愉悦的读物,带有大量漫不经心的幽默和智慧,……雷维拉特夫人绝没有浪得达尔文的虚名。”
发表于2025-04-10
碧河彼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原书70余幅插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91848930/ 总觉得剑桥比牛津漂亮。七四年第一次去剑桥是八月,艳阳漫天,老房子在冷风里透着沧桑的温润,闲闲淡淡一派消沉的智慧。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当年在剑桥住了三年,说是春去冬来,宁静无事。跟那懒洋洋的...
评分某次逛西西弗书店了解到此书,书页上写着“典雅呈现20世纪不可复制的英伦时代图景”,达尔文孙女著,讲英国绅士和淑女的故事。很感兴趣,遂在后来借阅了此书。 书本的“开场”写到,这是一本无论从哪里皆可读起的书。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么说的另一层含义,是这本书没有太过...
评分某次逛西西弗书店了解到此书,书页上写着“典雅呈现20世纪不可复制的英伦时代图景”,达尔文孙女著,讲英国绅士和淑女的故事。很感兴趣,遂在后来借阅了此书。 书本的“开场”写到,这是一本无论从哪里皆可读起的书。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么说的另一层含义,是这本书没有太过...
评分奉行自由主义的大不列颠,永远将“自由”供奉在“平等”之前,所以“红眼病”发病率不高,“势利眼”十分常见,“成功人士”走到哪里,都会受人青睐,其结果,是等级梯次井然有序,价值观念相对保守。以剑桥各学院的中心草坪来说,祖制规定,唯有院长和教授方有资格潇洒地斜行...
评分其实自从读过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书,你就觉得活过了三十,生命大墙上最艳丽的漆就开始斑斑驳驳,不断掉色。虽然怎么想这套理论都有点歪,可惜架不住菲氏惊才绝艳的文笔和无懈可击的故事。一直到我碰见了格温•拉弗拉。 格温女士是个不嫌弃“老”的人,被司...
图书标签: 英国 剑桥 回忆录 格温•拉弗拉 传记 文化 自传 人文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的剑桥童年和对整个家族的回忆。她不采用编年史形式、而采用主题(topic)形式撰写这份回忆录,将全部内容纳入了13个主题:1、纽纳姆庄园(达尔文的剑桥宅邸),2、理论,3、教育,4、淑女,5、体统,6、艾蒂姑姑,7、唐恩府(达尔文的乡村宅邸),8、幽灵和恐怖,9、五位叔叔,10、宗教,11、娱乐,12、服装,13、社交。
作者由于家族关系,与剑桥社会水乳交融,这是其他剑桥回忆录作者难以具备的背景。她以画家为业,称本书为“我童年世界的一个画卷”,并亲手画了数十幅插图,这是其他回忆录难以具备的特色。她生活在一个“美好的老英格兰”余韵未绝的时代,她的家族又属于上中产阶级,即英国社会的脊梁或主流,因此,她的回忆录所贯穿的那种风格、情绪、品位,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幽默地批评,笑着调侃,并不是老人的特权——大多数人在老年会否定当年,伴随着痛惜自己所受的苦,说一句没有办法啊那个时代。格温她一直有独立的思考,强烈的个性,抗争的心,所以她能明确地指斥,也能爽快地承认。她生来有光环,这光环并不禁锢她,反而让她有勇气反抗不合理的习俗和制度。 书写的非常有意思,通透旷达,风趣诱人,看一遍不够。
评分插图加一星
评分英国的社会阶级势利归势力,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层都有一套自以为非遵循不可的责任与义务。这本书妙在它既写出了那个阶级中的佼佼者所奉行的一套,又写出追求一个自由的孩子在其中的生活,并且非常幽默。
评分有些地方翻译的有点莫名其妙,笔误吧
评分有些地方翻译的有点莫名其妙,笔误吧
碧河彼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