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
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剑桥、牛津、伯克利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沉疴遍地》、《记忆小屋》、《思虑二十世纪》等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7年获汉娜·阿伦特奖,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2010年8月因病去世。
译者简介:
何静芝 译作有《暗笑》《鲸鱼之歌》《你走以后》等。
发表于2024-11-21
记忆小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驻足停留 文/丹尼尔·朱特 译/宫保鸡丁 我爸爸在2010年8月去世前,就已经开始写作他的下一本书了。“是时候去写那些人们理解的事情之外的事情了,”他下定决心,“去写那些人们关心的事情同样重要,也许还更重要。”我爸爸理解的事情是20世纪的欧洲历史。而他关心的事情是火车...
评分“我们无法选择人生在何处启程,却可以选择在何处结尾。我知道我的选择:我要乘坐那辆小火车,无所谓终点,就这样一直坐下去。” 我也想坐一辆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像作者那样一直坐下去,的确就如作者所说:“无所谓终点。”我一直很享受追求途中的乐趣,享受途中所看到的美景,...
评分总要做点事情来度过艰难的第二百天。于是敲了半天字。 身份的复杂是朱特的一大优势,让他的视野不受很多难以意识到的观念的左右。祖父母从沙皇俄国移民到比利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身份意识;父亲出生于安特卫普。外祖父、外祖母来自俄国和罗马尼亚,对这两个国家却并不了解,移...
评分﹣一本十分優雅的小書。 ﹣談的是過去的歐美,不是系統性的文章,但從片斷中還是會讀到十分有意思的片斷。 ﹣看這本書時,確實會想起了霍布斯邦的《趣味橫生的時代》,當然後者要厚重很多。而這本作為作者病重時的回憶文章,沒有了那麼多的責任與分析,卻透露著作者的智慧與...
评分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图书标签: 托尼·朱特 回忆录 随笔 外国文学 历史 传记 美国 哲学
这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
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带来的则不仅是对美国文化、历史的评述,更是对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认同的新体会……他记下的各种成长琐事、旅行见闻和学术生涯的体悟汇成意识的溪流,轻松地荡起波纹,接着又流向各种有趣的方向。
回忆儿时是文学的,写到近处则变成了思辨的!一个历史学家在渐冻中想试试文学笔法,最终还是历史性书写。孤高。坦诚。坚持己见。
评分记忆小屋这篇最好
评分人不该顺着自己的天赋做事情,要逆着来,才有挑战,有磨砺,激发生命的反脆弱性。顺着天赋来的,早早就能“成功”,但在某领域内纯然的“成功”,却要付出“脆弱,狭隘”的代价。这是Tony Judt在一截截变成植物前口述的最后一本书,他想起自己的中学校长曾劝他去读文学而非史学,因为他的分析思辨能力过强。Tony在生命的尽头想起这句话,写了这本书。
评分重读。朱特生于1948年,几乎与战后欧洲同年,这一年英国甚至还没取消战时配给制。他目睹了三十年自残自毁之后跌跌撞撞站起来的欧洲。朱特幸免于六十年代末左派的诱惑,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的经历使他对马克思和左派运动免疫;他是最后一批精英教育的受益者,那之后大学扩招、公立院校衰落,教育受群众性评价裹挟,一步步滑向结果平等。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讲巴黎高师的知识分子爱啃书本、搞艰深理论,却因为童年被埋葬在万里挑一的升学考试里,而缺乏生活体验和想象力;讲六十年代性革命,英法两国年轻人雷声大雨点小,仍拘谨有余,德国人却极开放,性派对乱交不一而足,美其名曰“摆脱上一代的阴影”,让朱特瞠目结舌。他自嘲说自己这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为他人行为的自由权利而战斗,自己反而没大张旗鼓的做过什么”。
评分重读。朱特生于1948年,几乎与战后欧洲同年,这一年英国甚至还没取消战时配给制。他目睹了三十年自残自毁之后跌跌撞撞站起来的欧洲。朱特幸免于六十年代末左派的诱惑,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的经历使他对马克思和左派运动免疫;他是最后一批精英教育的受益者,那之后大学扩招、公立院校衰落,教育受群众性评价裹挟,一步步滑向结果平等。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讲巴黎高师的知识分子爱啃书本、搞艰深理论,却因为童年被埋葬在万里挑一的升学考试里,而缺乏生活体验和想象力;讲六十年代性革命,英法两国年轻人雷声大雨点小,仍拘谨有余,德国人却极开放,性派对乱交不一而足,美其名曰“摆脱上一代的阴影”,让朱特瞠目结舌。他自嘲说自己这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为他人行为的自由权利而战斗,自己反而没大张旗鼓的做过什么”。
记忆小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