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计已被译为50多种语言。
其他作品:
《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雪》《黑书》《新人生》《寂静的房子》《杰夫代特先生》《纯真博物馆》《别样的色彩》
发表于2025-04-16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没有卵用的前提:讨论的都是文学小说,类型小说只作为对比对象在中心一节中提到 1.读者如何理解小说/小说家如何写 天真的/感伤的之定义 镜之隐喻 2.小说的虚构性:真/假?在小说中存在真实吗? 3.小说人物随着故事发展成形/塑造小说人物的技巧:情节和时间 4.小说叙述类型:词...
评分如果有人对一样事物的热爱持续了四十多年,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和思索,那么得以分享他的经验是极为有幸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奥尔罕·帕慕克之于小说艺术的依恋与抗争,沉淀了四十多年的阅读与创作感悟,浓缩而成一本小书——《天真的和伤感的小说家》。 奥尔罕·帕慕克在十八岁...
评分很好的小书,介于文艺评论和文学理论之间,看完后,终于能把电影和小说的质素区分开来了。打算去看这位大作者的书了,只是担心他写小说和也写这本理论一样,不知道开头3000字要来个小高潮,读者才会有动力一直追下去,直到买VIP啊,摔~我在网上下载后真的没看下去,拿了实体书...
评分“It was by taking novels seriously in my youth that I learned to take life seriously. ” 年轻的时候我认真对待小说,从中学到了如何认真对待人生。 好小说是一博物馆 2011-01-24 08:51:05| 分类: 书评 | 标签:慕克 作家 写作 小说家 读者 |字号 订阅 Orh...
评分零零碎碎地总结一些里面不算入门但也还能接受的一点小说理论常识 1 内容:西方小说对于人物周遭的服装和衣着,道具等的描述。 意义:看作是心境的一种外在延伸。 2 内容:物品的名词置于不同小说内的不同价值体现 意义:巴尔扎克——社会地位;福楼拜——个人品味和性格;左...
图书标签: 奥尔罕·帕慕克 土耳其 外国文学 文学评论 小说 文学 土耳其文学 帕慕克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奥尔罕•帕慕克 最新作品!
截至本书,帕慕克的重要作品已全部出齐。
一个小说家对读者的揭秘与渴望。
成就奥尔罕•帕慕克的文学省思。
更是中国读者熟悉的老帕,充满纯真的乐观召唤大家——“让我们来读小说吧!”
对于现代的世俗化个人来说,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种更深刻、更渊博的意义,方法之一就是阅读伟大的文学小说。我们在阅读它们时将理解,世界以及我们的心灵拥有不止一个中心。
——奥尔罕•帕慕克
2009年,奥尔罕•帕慕克应邀在哈佛大学做了六场演说,即著名的诺顿演说,此为结集。
帕慕克说,在完成《纯真博物馆》之后,他觉得自己在做了三十五年小说家之后,好像回到了原点,他也意识到,这原点并不是他的出发点(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他慢慢地在心中有了一个他所经历的文学旅程的意象,他觉得是时候谈谈了。
“我希望谈论我的小说创作旅程,沿途经过的站点,学习过的小说艺术和小说形式,它们加于我的限制,我对它们的抗争和依恋。同时,我希望我的讲座成为小说艺术的论文或沉思,而不是沿着记忆的巷道走一趟或者讨论我个人的发展。”
没有写小说的天赋,读的小说也不足够多,所以帕幕克先生谈到的很多小说写作的动机和感受没法切身体会,但觉得和绘画创作有相通之处,伟大的艺术家应该是大量吸收艺术知识和灵感并勤于思考和揣摩的。
评分帕慕克对小说的见解非常独特,但也是沿着西方经典的文学理论的路子走下来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天真的”和“感伤的”两个术语来自席勒的一篇著名论文《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
评分【2017.7.21~7.23】(8.1万字,176页)表述典雅却失之繁杂。不是条分缕析的,而是表达主观感受般错综纷乱的。帕慕克想说的太多而篇幅太短(本书为六次诺顿演讲结集),浓缩成了高度精华的一本小书。但是这样的书本来就该是传导授业解惑的,而不是让读者再次迷失在小说迷宫般的曲折文字里。帕慕克小说写得明白,散文(演讲)语言却用了不相称的模糊姿态,这和莫迪亚诺小说云山雾罩、散文(演讲)透彻晓畅截然相反。
评分生动地、却又崭新地诠释了小说中心这一概念,其中又有作为一个作者,同时作为一个读者对作品的尊重和沉思。真诚,很真诚。
评分能有点幽默感来调味就好啦~ =。=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