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曆史

經學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門,湖南善化人。近代著名經學傢。著有《師扶堂叢書勢《皮氏八種》等。

周予弱(1898~1981),浙江瑞安人。著名經學史傢。曾任復旦大學曆史係主任。著有《鐲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主編有文科教材《中國曆史文選》,撰寫瞭《辭海》經學史的全部條目。

出版者:中國齣版集團,中華書局
作者:皮锡瑞
出品人:
頁數:267
译者:
出版時間:2011-9-1
價格:21.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79272
叢書系列:中國文庫第五輯
圖書標籤:
  • 經學 
  • 經學 
  • 皮锡瑞 
  • 學術史 
  • 皮錫瑞 
  • 周予同 
  • 文獻學 
  • 經學史及通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經學曆史》原為皮锡瑞著,介紹經學在中國古代發展演變的曆史,周予同為之作注釋,補充瞭大量資料,並對皮氏觀點中的偏頗予以補救。介紹經學在中國古代發展演變的曆史,條理清晰,觀點鮮磺,可視為瞭解經學史的書。周予同為之作注釋,補充瞭大量資料,並對皮氏觀點中的偏頗予以補救,使此書廣為流傳,成為二十世紀經學研究史上的裏程碑式著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近日學習愈發的意識到引導的重要性,讀一本書有導論,治一門學亦有其引導學者入境之書目,切不可憑一己拙見埋頭書中。而要旨則在尋得一本真正將金針度人之書,而非僅“綉齣鴛鴦從君看”,讓你徒發嘆羨之情,到頭來一頭霧水。而學界險惡,誰又肯將積年所得之靈犀之處輕易點與你...  

評分

[皮錫瑞全集] 此外,吳仰湘教授還利用《師伏堂經說》稿本和《經學曆史》初稿本,為校勘《左傳淺說》、《經學曆史》提供堅實的版本依據,對提升點校質量大有裨益。如《左傳淺說》捲下“作東周以為諸侯朝會之地”,“東周”二字於情理不閤,吳仰湘教授據《師伏堂經說·左氏傳》稿...  

評分

經學歷史,完。 讀完以後心情很複雜。我理解經學的歷史傳統可能對人之存在有藉鑒甚至指導意義,但是我們真正該先做的功課還應該是擁抱自己的生活。 我發覺現代人不滿意的事,古代人也不滿意。教育的內容、考試的選拔、學術的凋零,教材的偷工減料,等等等等。我猜不是某朝的人...  

評分

這本書不隻是經學史的入門書。 《經學曆史》現在大多被當作經學史的入門書來讀,但它的意義絕不同於流行的教材或者概說書。在經學還具有神聖性的時代,隻有兩個人完整地撰寫過經學的曆史,一個是皮锡瑞,一個是司馬遷。 皮锡瑞寫《經學曆史》,並非麵無錶情地介紹經學的發展過...  

評分

很好的一部書,而且前麵還有周予同先生的序。 但是,讀此書者要注意,皮锡瑞是今文學傢,其觀點未免有失偏頗。周予同的注釋,並未就觀點加以闡發。周予同治經學史,是站在破除經學的立場上,讀者需見仁見智。  

用戶評價

评分

經學史第一書,雖然作者主今文經學,但持論還不算太失公允。此書將經學史分為十個時代,既分彆概述每個時代經學研究的總體趨勢,又具體介紹各個經書的流傳過程和曆代注疏特點,並加以按斷。總之,皮氏主張經學越簡越古越好。重漢學輕宋學,漢學之中以今文學為先,今文學中又以漢初之學為最精。然則經學自漢武以來已然與國政,利祿相結閤,學隨時變,學隨勢變,學術意義上的經學雖然有起有落,但儒學卻隨時變吸收其他學術文化保持自身生命力。皮氏於今古之彆,視為尊孔子與尊周公之分,非僅為文字和解經理路不同,可謂卓識。觀其書,於四庫提要經部敘采用甚多。清代學術部分,可為治清學史參考。附周予同注,極為詳細,凡人,書,事,時具有細解。初學宜參考,偶有疏漏,如236頁,陳喬樅著有《今文尚書經說考》誤為《今文尚書遺說考》。

评分

正文簡略,抓住瞭主脈,周注詳實,正文和注配閤來看,非常好的經學入門書籍

评分

經學史第一書,雖然作者主今文經學,但持論還不算太失公允。此書將經學史分為十個時代,既分彆概述每個時代經學研究的總體趨勢,又具體介紹各個經書的流傳過程和曆代注疏特點,並加以按斷。總之,皮氏主張經學越簡越古越好。重漢學輕宋學,漢學之中以今文學為先,今文學中又以漢初之學為最精。然則經學自漢武以來已然與國政,利祿相結閤,學隨時變,學隨勢變,學術意義上的經學雖然有起有落,但儒學卻隨時變吸收其他學術文化保持自身生命力。皮氏於今古之彆,視為尊孔子與尊周公之分,非僅為文字和解經理路不同,可謂卓識。觀其書,於四庫提要經部敘采用甚多。清代學術部分,可為治清學史參考。附周予同注,極為詳細,凡人,書,事,時具有細解。初學宜參考,偶有疏漏,如236頁,陳喬樅著有《今文尚書經說考》誤為《今文尚書遺說考》。

评分

經學史第一書,雖然作者主今文經學,但持論還不算太失公允。此書將經學史分為十個時代,既分彆概述每個時代經學研究的總體趨勢,又具體介紹各個經書的流傳過程和曆代注疏特點,並加以按斷。總之,皮氏主張經學越簡越古越好。重漢學輕宋學,漢學之中以今文學為先,今文學中又以漢初之學為最精。然則經學自漢武以來已然與國政,利祿相結閤,學隨時變,學隨勢變,學術意義上的經學雖然有起有落,但儒學卻隨時變吸收其他學術文化保持自身生命力。皮氏於今古之彆,視為尊孔子與尊周公之分,非僅為文字和解經理路不同,可謂卓識。觀其書,於四庫提要經部敘采用甚多。清代學術部分,可為治清學史參考。附周予同注,極為詳細,凡人,書,事,時具有細解。初學宜參考,偶有疏漏,如236頁,陳喬樅著有《今文尚書經說考》誤為《今文尚書遺說考》。

评分

兔園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