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和人类学斯特林教授、农业研究计划主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其研究兴趣包括政治经济学、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农民政治学、革命、东南亚和阶级关系等。主要著作包括《马来西亚的政治意识形态》(1968)、《比较政治腐败》(1972)、《农民的道义经济学》(1976)、《弱者的武器》(1986)、《统治与抵抗的艺术》(1992)等。
发表于2025-02-24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生活在生存线上下的农民的规避风险的耕种行为在经济学上是可理解,风险规避者就会选择风险小收益低的耕种方式。但是,这里面确实是有矛盾的,因为农民的耕种行为是生产行为,经济学一般假设生产者是风险中性或者风险偏好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基于这样的假设。那么,问题来了...
评分题目是阅罢全书后的综合感想,不妨采取剥离稀释的方法来将提炼的感想发散开来,去解述本书。 “郎情妾意”的香艳是我故弄玄虚,只想借用来表达双方互动关系的主观认定和满意,以及对彼此所分担的权利义务的清晰而模糊的默契。“剥削”在此是个中性词,因为某些学说理论对某些...
评分一、本书的论点、论据和主要内容 作者把生存伦理(生存伦理是生活在边缘地带的结果[1])置于农民活动的中心,主要论点是:传统乡村的农民有自己的生存伦理,相关的社会安排和经济安排是从生存伦理出发而构建的,这些也构成了传统农民的有关社会公正的道德价值观念。书中的主要...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社会学 斯科特 人类学 经济学 道义经济 农民 东南亚 社会运动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是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C. 斯科特于1976 年出版的有关农民问题的一部著作,它集中体现了斯科特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特色。
作者在书中指出,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随后,作者从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农业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特别是农民的反叛和起义入手,探究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巨大冲击。作者据此认为,贫困本身并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农业商品化和官僚国家的发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税收制度,侵犯了农民生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感,才迫使农民奋起反抗。
这是一部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更为现实地考察农民生存和反叛问题的力作,它对研究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国家的农民问题,都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看的是从旧书店淘到的张金光先生生前用书。原来张老师晚年的《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系列文章与本书有莫大的关系。书里的批注密密麻麻,令人感动。只有了解张老师一生境遇,才能真正接受或者理解他的文章。他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文字游戏,确实是苦心孤诣。可叹!
评分: D423.3/4822
评分看了对自己有用的。感觉“殖民”这个词在中国农村的变迁上倒是可以应用一下。
评分规避风险而不选利润
评分看的是从旧书店淘到的张金光先生生前用书。原来张老师晚年的《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系列文章与本书有莫大的关系。书里的批注密密麻麻,令人感动。只有了解张老师一生境遇,才能真正接受或者理解他的文章。他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文字游戏,确实是苦心孤诣。可叹!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