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政治科學和人類學斯特林教授、農業研究計劃主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其研究興趣包括政治經濟學、無政府主義、意識形態、農民政治學、革命、東南亞和階級關係等。主要著作包括《馬來西亞的政治意識形態》(1968)、《比較政治腐敗》(1972)、《農民的道義經濟學》(1976)、《弱者的武器》(1986)、《統治與抵抗的藝術》(1992)等。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是美國著名學者、耶魯大學教授詹姆斯·C. 斯科特於1976 年齣版的有關農民問題的一部著作,它集中體現瞭斯科特理論闡釋與個案分析相結閤的實證主義研究特色。
作者在書中指齣,在“安全第一”的生存倫理下,農民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較低的風險分配與較高的生存保障。隨後,作者從東南亞的緬甸和越南農業社會的曆史發展軌跡,特彆是農民的反叛和起義入手,探究瞭市場資本主義的興起對傳統農業社會的巨大衝擊。作者據此認為,貧睏本身並不是農民反叛的原因,農業商品化和官僚國傢的發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稅收製度,侵犯瞭農民生存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公正感,纔迫使農民奮起反抗。
這是一部真正從農民的角度齣發,更為現實地考察農民生存和反叛問題的力作,它對研究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國傢的農民問題,都有著極為現實的藉鑒意義。
發表於2025-02-07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讀書報告 斯科特的《農民的道義經濟學》通過對東南亞的農民境況的實證分析,探究農民的生存和反叛的問題。在書中,他提齣瞭農民的道義和生存倫理,東南亞社會的殖民化過程中農民遭遇的生存危機和道義危機是促使農民反叛運動形成的原因。他引用瞭一個比喻來...
評分 評分農民的生存理性與經濟理性就如兩把不同的天平衡量著行動的意義和結果,但是也並不是說農民就沒有經濟理性,隻是受製的條件和因素太多,為瞭生存,不得不規避風險,以期獲得穩定而可持續的收成,於是采取生存理性的選擇原則。有人說,農民是溫和的,逆來順受的。這句話在一定前...
圖書標籤: 社會學 斯科特 人類學 經濟學 道義經濟 農民 東南亞 社會運動
可以叫“道義”之鏡麼=v=
評分規避風險而不選利潤
評分看瞭對自己有用的。感覺“殖民”這個詞在中國農村的變遷上倒是可以應用一下。
評分可以叫“道義”之鏡麼=v=
評分生存是最基本的權利。或許斯科特對封建農村製度過於“理想化”瞭,但殖民者將農民和地主都捲入到市場中,誰也不想吧。到底什麼是文明進步?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