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1959年生于南京,1988年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庆北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著有古典文学研究论著若干种及随笔《学术的年轮》、《金陵生小言》。
本书是对中国古典诗学若干基本概念和命题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资料的运用都基于作者多年研究诗歌史和诗学文献的积累。其中有些问题,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涉及;有些虽被谈得很多,但作者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结论仍能自出新意,成一家之言。初版问世后,学界多有征引、发挥,有些篇章曾引起讨论和商榷。这次再版,新增了作者近年撰写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两篇,并对原先各篇作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修订,但未改动最初的分析和结论,以保留原有的学术面貌。
全书看头尽在前两篇论文,参之美学、历史学和语言哲学等多重视角,综引前说,有破有立,他对语象、物象、意象、意境(以及境界)的论说,在我浅陋的阅读范围之内尚未见有凌驾其上者(蒋寅好像也受了日本学者的影响,偏好在小概念中说大课题,比如论“清”一篇,路数很接近他翻...
评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评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评分全书看头尽在前两篇论文,参之美学、历史学和语言哲学等多重视角,综引前说,有破有立,他对语象、物象、意象、意境(以及境界)的论说,在我浅陋的阅读范围之内尚未见有凌驾其上者(蒋寅好像也受了日本学者的影响,偏好在小概念中说大课题,比如论“清”一篇,路数很接近他翻...
评分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好。蒋金陵熟悉清代诗学文献,征引广博,但是如果剔去材料,剩下来的观点和论述都只具备简单的骨架,不够深入透彻。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以高行卑”一篇,实际上讲的是本色与破体问题,但说文体互参时,罗列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几同类书,但仍然是...
三段式:概念界定+历史梳理+深层文化心理发掘。诗中有画和以性命为诗两篇最好。语象/物象/意象/意境是划好界限、定好层次了,但实际用起来也太繁琐。
评分去年至今,读序或者引论的部分读哭了的,除了秦燕春的《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便是蒋寅的《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了。它使我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无法再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蒋寅曾说自己最满意的个人著作便是此书,诚不自欺亦不欺我w。
评分三段式:概念界定+历史梳理+深层文化心理发掘。诗中有画和以性命为诗两篇最好。语象/物象/意象/意境是划好界限、定好层次了,但实际用起来也太繁琐。
评分非常好,非常贵. 漓漓拉拉读俩月.论文集. 古诗分析研究到这分, 观止矣.
评分没想象的那么石破天惊,要是早一年读到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