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省龍溪(現為漳州市平和縣)坂仔村人[1][2],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主任、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
林語堂父親林至誠是一個基督教牧師,但他詳盡探索中西方哲學思想後,於晚年才真正成為一名基督徒,其哲學探索歷程記載於《信仰之旅》一書,他嘗自提一副對聯曰:「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发表于2024-11-14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剪拂集》-背景解读
林语堂故居
《剪拂集》是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1895—1976)的一本不那么有名的杂文集,然而却是不应被忽视的,因为它代表着林语堂文学活动的第一个时期——《语丝》时期——与鲁迅等进步作家并肩战斗,反对北洋军阀和“现代怦论派”,用“旗杆和砖头与警察相斗”的“打狗运动的急失锋”的凤采。与他《论语》、海外及晚年创作期或“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泅然不同。写作《剪拂集》时期的林语堂年少气盛,并获“土匪”的“美名”。
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语堂。笔名多多,有毛驴、宰予、萨天师等。其父为乡村基督教牧师,因而自幼深受酉方恩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学海外,获哈佛大学硕士、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并参加语丝社,为《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之一。
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和鲁迅一起被列洋政府的黑名单。后专事着述。创办《论语》 《人间世》 《宇宙风》等刊物,提倡“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1936年留居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他的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享誉海外。除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外,林语堂还是一位语言学家,所着《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怯》在当时亦有较大影响。
《剪拂集》-内容精要
《剪拂隼》收林语堂1924年至1926年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散玄共二十七篇,序文一篇,多属政论性、社会批判及思想批判性杂文。如《论英文读音》一植是纯知识性杂文,《译尼采<走过去>》为翻译作品。
林语堂写作《剪拂集》的时期,受到了欧美文化的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影响,向住资产阶级自由政治,因此针泛军阀及其帮凶现代怦论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著名的《祝土匪》一文即是针对现代怦论派指责进步师生为“匪”而作,文中正言宣布“我们情愿揭竿作乱以土匪自居,也不作专制暴君的徘优;时代需要土匪,惟其有许多要说的话学者不敢说,惟其有许多巳乙上应维持的主张学者不敢维持,所以今日的言论界还得有土匪傻子来说话!”《文妓说》指军阀之御用文人为“文妓”。《论语丝的文体》笔锋更为老辣:“我们每每看见这种人及这种报的自号中和,实益以见其肉麻。惟有加以思想之蠢贼的尊号,处处与‘耗子,鳄鱼 ’同列而已。”进而更痛斥“正人君子”的行径是“野鸡生涯”,“与苏扬妓女的倚门卖笑伎俩无异”。
探索国民性,提倡“精神复兴”是林语堂《剪拂集》中杂文的另一个基本命题。他提出“精神复兴”是最为迫切的工作,推崇怯国大革命,企图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那种积极进取精神来克服民族的卑琐、懒惰等劣根性,以达到救国的目的。林语堂的这些立论是二十年代酉凤东渐中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走向积极探索的产物,当然不无偏颇之处,但“思想革命”、“精神复兴”的主张在当时封建政象笼罩、封建痹气弥漫的中国无疑要比盛行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主张来得深刻。
《剪拂集》还对民众力量进行热烈赞颂。对“三·一八”死难烈士表达深切哀婉的悼念。《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写于惨案发生后的第三天,文辞郁愤情深,抒发了作者沉痛的心情。与鲁迅爱憎交融、力透纸背刚《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同为声讨反动势力,悼念死难烈士的悲壮挽歌。
《剪拂集》-知名篇章
这是一植于淡然中显诚挚的叙事散文,吝笔于对死者生前言行纹窖细腻的遏忆和乎实筒洁的摘摹。与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相比,虽同为悼念烈士的悲愤娩歌,其情绪和笔调却颇丁相类,备备皿出其作者为人为文之同风格。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节选)
今日是垦期日,稍得闲暇,根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多,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忖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己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谨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频十一时才能开戍,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班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几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噩耗即刘同许季带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日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种惰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己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剪拂集》-著作解读
《剪拂集》记录了林语堂《语丝》创作时期的激扬凤貌。论者通常用“浮躁凌厉”来概括其特征,大致上确能代表那一时期林语堂散文创作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凤格。这个集子与他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小品文颇不相类,因此,阅读上也不似小品文之轻松亲切每有会心。之所以这样,最重要的原因首在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之隔膜。帼拂集》是针对当时纷拢的社会政治恩想状况所发的激烈议论,都是有当时具体背景的。虽在当时属切中时弊,每每使得知识青年们情绪激昂,但革命年代所发生的纷坛事件对当前的读者而言毕竟是遥远了。而读这—类文章,昔不明了当时复杂斑驳的情势和背景,当然是难以进人其中,获得共鸣的。
由表达内容的要求《剪拂集》文章在艺术风格上也不能追求小品文式的亲切和娓娓道来,而必然以畅达甚至犀利为尚。林语堂自已曾说:“我初期的文宇即如那些学生的示威巡行一般,披肝沥胆,慷慨激昂,公开抗议。那时并无什么枝巧和细心。”这样的文宇正符合林语堂当时的心情和状态:年少气盛,改造中国的热望甚切,而理想难就,不兔愤激怒恨八剪拂集》中的文章大多信手信腕,每遇论战,常出诸反语,庄谐杂陈,冷嘲热讽而无所顾忌,措词下笔,不计工拙,住住能一语中的,使论敌无可逃遁而呈丑态,以畅达、直率和辛辣见长。
一般政治性较强的议论性文章容易写得让读者觉得枯燥、乏味,而《剪拂集》中的文章却并不给人这样的感觉。这固然首失因为文中充满恣律的情感,令人感奋,尤其是随处可见的对无耻之徒的讽刺更让人畅快。同样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林语堂行文见出个性的精彩:对杂文体裁样式的创新,如配歌词(《咏名流》)、配漫画(《鲁迅先生打吵狗图》)自不必说。在为文的构思布局上,议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严谨,林文恰是重视言之有据、细密。在叙述中议论,并以日常现象杂棵其间,巧妙设喻,使文章形象生动,针泛有力。则祝土匪》中对所谓“学者”不能坚持真理的讥刺:“真理是妒忌的女神,归奉她的人就不能不守烛身主义,学者却家里还有许多老婆,姨太太,上炕老妈,通房丫头。然而真理并非靠学者供养的,所以学者所真怕的还是家里老婆,而不是真理。”遣词用语上林语堂更是随手拈来,无不精警峭拔,含蓄而不失锋芒,让人于幽默之中体味到林语堂的睿智—一与后期小品文的性灵文宇正是一脉相通的。
《剪拂集》-相关资料
要改造国民性, 林语堂认为要有革新奋斗精神。 他赞扬孙中山“为思想主义而性急,为高尚理想而狂热而丧心病狂之人”,为“轰轰烈烈非贯彻其主义不可,视其主义犹视其自身革命之人”(《论性急为中国所恶》)。他讥讽那些“倚门卖笔,双方讨好”,“将真理贩卖给大人物”的“学者”,热情歌颂敢于维护真理的《莽原》诸君子的“土匪傻子”精神(《祝土匪》)。他赞扬英勇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诸烈士,认为:“生活就是奋斗,静默决不是好现象,和平更应受我们的咒诅。”(《打狗释疑》)正是由此出发,他批判当时正在访华的印度作家泰戈尔,认为他“不讲武力抵抗,也不讲不合作,也不讲宪法革命”,这种孤立的“精神复兴”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实现了,国家早已完了(《论泰戈尔的政治思想》)。文学史家唐弢指出:“那时候的林先生如初生之犊,无所惧惮,实在有点可爱。他被人目为土匪(和流氓差不多),自信‘生于草莽,死于草莽’,名其所著为《剪拂集》,老老实实地‘以土匪自居’了。”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