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1950年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曾任山西省作傢協會副主席,現為山西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2004年3月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自1974年發錶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錶各類作品將近兩百萬字。係列小說《厚土》為影響較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十二屆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並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齣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裏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閤唱》、《不是因為自信》、《網絡時代的方言》。和外國作傢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芬蘭文、越南文等多種文學在海外齣版。
“中國短經典”叢書李銳捲,收錄著名作傢李銳創作至今最具代錶性的短篇小說名作。包括《鋤禾》《看山》《假婚》《送傢親》《好漢》等。
這書的時代性太強,過時以後就不適閤讀瞭,不知道好在哪裏。 李銳如果想成為大師,眼界還需要放開闊一點。 中國文壇對農村的已經過瞭。但對新農村的描寫又沒有。 作傢們不能老生活在過去,那樣會和文學一樣沒有進步。
評分適逢12年諾貝爾文學奬頒發前夕,莫言的名字赫然在上。似乎對於古老的中國而言,唯有傳統纔是這個國傢的靈魂。陶淵明之於桃花源,魯迅之於紹興,再到近代的韓少功、阿城等等,書寫的起點都是從故鄉開端。正處在風口浪尖的莫言,更是用東北高密鄉一個接一個的傳奇,改變瞭中國人...
評分(一) 土,黃色,五行居中。譬喻地德,謂之“厚德載物”。 中國人,曆史久,農業社會。最看中的就是土地。現代的文學是啓濛文學;當代文學就是鄉土文學。 (二) 作者李銳,寫於八十年代。有生活,見過農民。 作品屬於寫實主義,與批評現實主義的區彆在於。不寫高大全,隻寫小...
評分適逢12年諾貝爾文學奬頒發前夕,莫言的名字赫然在上。似乎對於古老的中國而言,唯有傳統纔是這個國傢的靈魂。陶淵明之於桃花源,魯迅之於紹興,再到近代的韓少功、阿城等等,書寫的起點都是從故鄉開端。正處在風口浪尖的莫言,更是用東北高密鄉一個接一個的傳奇,改變瞭中國人...
生於斯長於斯埋葬於斯,黃天厚土之下,一副骨架。鮮活的生命演化過程中的所有喜怒哀樂,終將逝去,英雄或者凡者,殊途同歸⋯⋯
评分就是不喜歡這種背景的故事……
评分生於斯長於斯埋葬於斯,黃天厚土之下,一副骨架。鮮活的生命演化過程中的所有喜怒哀樂,終將逝去,英雄或者凡者,殊途同歸⋯⋯
评分粗獷、喧囂、孤獨、絕望、單調
评分“下午的陽光被漫山遍野的黃土揉碎瞭,而後,又慈祥地鋪展開來。你忽然覺得,下沉的太陽不是墜嚮西山,而是落進瞭她那雙昏花的老眼。” 文字細膩而簡潔有力,筆下的山西農村好像沒被共産過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