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作者2000年以来发表的译诗论文和译诗随笔等。内容分三部分:“译诗的进化”,“名诗的故事”,“进化的结果”。第一部分主要讨论英诗汉译的发展和高要求译诗的由来,通过对具体的诗的不同翻译,或对具体译者的译法演变,观察译诗的发展轨迹和各种译法的不同合理性,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是一些诗歌名作引出的故事。第三步分主要是“答疑”,因为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形成的译法“独此一家”,故而难免引起“质疑”,作者在文章中对此作出解释。
虽有不足,但值得借鉴之处甚多。
评分看不出什么演进,似乎只看到退步。诗歌难道只有古典形式一条路径,林林总总的现代体试问译者怎么套?
评分几年前看的了,具体的主张接近于卞之琳的思路。但纵观黄先生的译作,用心不可谓深苦,可惜整体语言的组合,和自然的诗歌语言相差甚远。但似乎先生并不怎么发觉这一点,而是陶醉在自己首创的译诗实践理论中去了。诗歌的形式固然重要,但是首先要重建的,是能和原文匹敌的气韵和自然度。形式上沿循原诗几个音步,拼凑在一起不一定还是诗歌语言(甚至很多时候,连人话都不算)。实际上在我看来,黄老先生越有兴致对于他人质疑的反击,我越觉得先生是本末倒置。
评分虽有不足,但值得借鉴之处甚多。
评分照此所谓“诗体移植”,其实并不见多好。观其实践再看其理论,呵呵一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