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國現代曆史學傢。江蘇省無锡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以及江南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兼曆史係主任。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瞭新亞書院,1966年,錢穆移居颱灣颱北市,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國史新論(新版)》作者“旨求通俗,義取綜閤”,從中國的社會文化演變、傳統的政治教育製度等多個側麵,融古今、貫諸端,對中國幾韆年曆史之特質、癥結、演變及對當今社會現實的巨大影響,作瞭高屋建瓴、深入淺齣的精彩剖析,內中各篇,“有以分彆眼光治史所得,有以變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論題,必分古今先後時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變。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則本之於當前社會之思潮”。
最喜歡錢穆先生這段話: 兩韆四百年,士之一階層,進於上,則乾濟政治。退於下,則主持教育,鼓舞風氣。在上為士大夫,在下為士君子,於人倫修養中産齣學術,再由學術領導政治。
評分說起來也挺有意思,錢老的這本《國史新論》是16年年底時跟一位領導在閑逛書店時候購得。現在想起來那位領導的名字也是充滿瞭書香之氣,一般傢庭也很難齣如此大雅之明。領導為人也很親和,休息時候就喜歡去名勝古跡,書院,書店這些地方遊玩。他也不喜歡坐車,能走路的時候盡量...
評分史料在手,如何縱橫連綴齣觀點,是史學著作的精彩之處。 此書是新中國後錢穆講演綜閤,講中國社會、政治、知識分子、教育、文化傳統。因為是講演的緣故,十分親近好讀,對於並不精於曆史的我來說,內容也很精彩。雖是講演,內容卻並不細碎,緊緊圍繞傳統文化,多處閃光,渾然一...
評分欲亡其國,先斷其史,印度佛教在印度近於消亡,其中原因之一即是曆史沒有得到很好的記錄和保存,而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倒成瞭非常重要的史料,為各傢所參考引證;中華文明能綿延不絕,曆史得以保存完好是關鍵因素之一,這除瞭曆朝曆代有專職的史官以外,也要歸功於民間學...
評分史料在手,如何縱橫連綴齣觀點,是史學著作的精彩之處。 此書是新中國後錢穆講演綜閤,講中國社會、政治、知識分子、教育、文化傳統。因為是講演的緣故,十分親近好讀,對於並不精於曆史的我來說,內容也很精彩。雖是講演,內容卻並不細碎,緊緊圍繞傳統文化,多處閃光,渾然一...
賓四先生晚年演講往往有失水準,與早年著述萬難相提並論
评分斷斷續續地看完瞭 要找個時間做一下筆記。賓四先生大概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如果不是的話至少也喜歡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這本書像是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另一種排序方式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做瞭拓展。關於君主專製的幾點不敢苟同,中國社會劃分倒是很有啓發,正確與否有待商榷。金剋木先生說的很對。也是時間去看看國史大綱瞭。迴過頭來再讀不知道會有何收獲。
评分斷斷續續地看完瞭 要找個時間做一下筆記。賓四先生大概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如果不是的話至少也喜歡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這本書像是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另一種排序方式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做瞭拓展。關於君主專製的幾點不敢苟同,中國社會劃分倒是很有啓發,正確與否有待商榷。金剋木先生說的很對。也是時間去看看國史大綱瞭。迴過頭來再讀不知道會有何收獲。
评分用經史眼光看中國,可看齣與西方視點下的中國迥然不同的另一個中國來,這一點錢穆可以說很厲害。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護短,似又嫌多瞭些。
评分賓四先生晚年演講往往有失水準,與早年著述萬難相提並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