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半生为人》这本书是我前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的, 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讲述的是《今天》诗刊的重要亲历者徐晓女士对70年代那段岁月的深刻记忆和那个年代的知己朋友间一些难忘的故事。因为这本散发着浓得化不开的充满人性温暖的书的缘故,徐晓荣膺华语传媒2005年度散文家的殊...
评分《半生为人》这本书是我前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的, 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讲述的是《今天》诗刊的重要亲历者徐晓女士对70年代那段岁月的深刻记忆和那个年代的知己朋友间一些难忘的故事。因为这本散发着浓得化不开的充满人性温暖的书的缘故,徐晓荣膺华语传媒2005年度散文家的殊...
评分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寻找,而偌大的城市,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其实,网上是有邮购的,我却更喜欢那种在书脊间偶得的快感。所以,才有了在学府书店的邂逅。 读过张立宪的推荐,将它与《往事并不如烟》类同。今天,“偷窥”完毕,才发现,相同的,不过是诚实——曾...
评分徐晓的《半生为人》,已是听说多时,最近才读,却是看过一篇,就不想再读,再拿起来又看过,又放下。不愿再读,是因为太沉重,总又拿起来,是因为想不通。 徐晓曾在《今天》做过编辑,《半生为人》里有一篇专写她与这份诗刊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诗人悲情的多,以致让徐晓...
评分《半生为人》这本书是我前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的, 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讲述的是《今天》诗刊的重要亲历者徐晓女士对70年代那段岁月的深刻记忆和那个年代的知己朋友间一些难忘的故事。因为这本散发着浓得化不开的充满人性温暖的书的缘故,徐晓荣膺华语传媒2005年度散文家的殊...
痛苦于我变得越来越陌生,沉重也是。也许这并不对头。 2005年11月在豆瓣上标记想看的第一本书。
评分反省以往把“绝望”这个词用得太轻率
评分很难想象曾经有那么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每个人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而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就是其精神的价值,这样一个时代的远去真让人从内心感到伤感,同时也与我现实中所遇到的种种形成鲜明反差,什么才是一个人应该去追求的呢。。。
评分文革和八十年的回忆录读过很多,但这种女性视觉的文章还是第一次。冲动又勇敢,感性又坚强。
评分在我现在的这个年纪,徐晓刚刚入狱,半年后,史铁生失去了他的双腿。他们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带有浓浓的苏俄的厚重,读来有那么一些不可思议与不合时宜。作者好像有太多的话语想要倾述,有种黏黏的感觉,并未像高尔泰那般超越了过去。那封给坚妮的信蛮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