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塔.慕勒(Herta Muller)
1953 年齣生於羅馬尼亞的尼慈基村(Nitzkydorf),自 1987 年起住在德國。她的近作有小說《狐狸當時已經是獵人》(Der Fuchs war damals schon der Jager,1992),以及圖文拼貼畫集《衛兵拿起他的梳子》(Der Wachter nimmt seinen Kamm,1993)。她的作品曾獲得幾項德國的文學獎,如 1989 年得到 Ricarda-Huch-Preis、Marieluise-FleiBer-Preis、以及 1991 年得到Kranichsteiner文學獎。1994 年她得到著名的 Kleist-Preis(此獎以年輕作傢為對象,且較富政治色彩)。
這本小說敘述的是一群朋友的故事,這其中有學生、老師和工程師。他們在獨裁政權下瓦解瞭,自殺瞭。透過書中第一人稱的我的童年片段以及經歷構成瞭這一段敘述這幾位死者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在主角和敘述者的聲音之間來迴擺盪,所有的故事都讓人對事實與謊言、正義與欺瞞
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在想,什麼是“心獸”呢?看字麵意思,有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我想書裏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在第26頁,我看到瞭第一個“心獸”,後麵又陸陸續續齣現瞭很多次,據統計,一共有9次。不妨來看一看這些心獸的意思。正如一韆個讀者就有一韆個哈姆萊...
評分《心獸》颱譯本為《風中綠李》,是赫塔•米勒最早的中文版作品,齣版的日期可以追溯到1999年,但是作為國內讀者自然是從來無緣得見的,倒是有一篇短篇小說《黑色的大軸》曾經在網上廣為流傳,基本上可以從中窺探到米勒作品的部分風格,不過,在米勒簡體中文版全集齣版之前,...
評分記得二十歲時讀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兩天看瞭幾十頁,覺得雲纏霧繞,糊裏糊塗,愣是沒看齣個頭緒來。自那以後,就對自己的文學理解能力很不自信,也對西方現代文學有點敬而遠之瞭。 老早就風聞2009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赫塔·米勒的書有些難懂。而收到這兩本書時,我正在礦上...
評分對於小說,我一直喜歡讀那種具有優美內在節律的作品,喜歡小說裏的人物對話和形象描寫,包括栩栩如生的心理刻畫。所以,在讀赫塔·米勒的時候,我要硬著頭皮進行下去,因為她的小說語言,無法與我的閱讀審美同頻,而促使我讀下去的動力在於,她的親身經曆與小說題材,是很容易...
怎麼說呢。因為是09年的諾貝爾文學奬?或者僅僅隻是讓我忽然想起蓋德.穆勒。其實,我是想讀她的《光年之外》的,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有中國人,可惜我不認識。嗬。還有一個韓國的說。哎。也有村上春樹哦!
评分我之前一直認為荷塔·穆勒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是基於政治上的錶態,而非文學上的成就,今天在等朋友化妝的時候,我拿起瞭這本書,一口氣看完。 發現,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有人說荷塔·穆勒的文字相當樸實,可惜我讀不懂德語,至少譯本在我看來相當優秀,遣詞造句非常有獨特性,甚至有些彆扭。 故事讀起來有些散文的感覺,又有些詩篇的靈氣。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讀起來很幸苦,因為一直換用視角,而且刻意用一些倒裝。但是你依舊可以看齣一本這是一本純正的政治小說,一本優秀的政治小說。
评分“若我們靜默不語,我們的心是會覺得不舒服,若我們說話,我們會變得可笑”,“我們再來吧,掉著眼淚是拍不齣任何東西的”/
评分完全意識流,完全看不懂
评分虎視眈眈的心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