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迪厄論電視

布赫迪厄論電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eu)

1930年生於法國庇裏牛斯山-大西洋省裡的東泔市,先後在波城中學、巴黎大學文科和高等師範學院受教育、取得哲學教師資格的學銜。1955年被任命為磨坊中學教授,1958到1960年任教於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1961年到1964年在裏耳任職,自1964年起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正式任職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社會學教授。同時是高等社會科學院、歐洲社會學中心的指導教授,並主編1975年創刊的《社會科學研究學報》。著有《再生產》、《區異》、《世界的悲慘》、《實踐理論的概論》、《繼承者》等書。

出版者:城邦(麥田)
作者:皮耶.布赫迪厄
出品人:
頁數:192
译者:林誌明
出版時間:2002-8
價格:NT$2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789560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布爾迪厄 
  • 社會學 
  • 文化 
  • 知識分子 
  • 場域 
  • #媒體 
  • #電視 
  • Pierre_Bourdieu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內容簡介

「畢竟,在這所謂媒體的年代,知識政治的一個主要戰場,不正就是聲光俱全的電視,或者,報紙? 1988年10月,法國數以百計的藝文人士帶領,得到二十萬人簽名,要求電視戲劇在播放中不能插播廣告,要求公共頻道完全不能播放廣告,經費全部取自執照費與徵收自私營頻道的廣告收入。這個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就是布赫迪厄。

這位法國乃至於全球人文社會學科的泰鬥認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文化生產場域,現在已經由新聞場域取代,而執行這場轉換的,主要是透過身跨兩個場域的人。他們的身影並不確定,錯落在新聞場域與專業場域之間。他們利用雙重身分的優勢,避開兩界的特定要求,但是卻將取諸兩界的或多或少的權力,引進彼此。 此書一齣,法國新聞工作者群起「口誅筆伐這位法國最具分量知識分子」,但是,布赫迪厄自己對本書是這麼定位的:「我仍希望這些分析提供工具或武器,給所有為瞭如下理想而奮鬥影像從業人員:讓媒體成為一種民主公器,而不是成為形象符號的壓迫手段。」 迴看颱灣,較諸法國,應該是更為嚴重。《布赫迪厄論電視》這本書是適時的一本短論,關切電視民主化前途的人,何不一讀?

作者簡介

皮耶.布赫迪厄 1930年生於法國庇裏牛斯山—大西洋省裡的東泔市,先後在波城中學、大路易中學、巴黎大學文科和高等師範學院受教育、取得哲學教師資格的學銜。1955年被任命為磨坊中學教授,1958年到1960年任教於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1961年到1964年在裏耳任職,自1964年起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正式任職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社會學教授。同時是高等社會科學院、歐洲社會學中心的指導教授,並主編1975年創刊的《社會科學研究學報》。著有《再生產》、《區異》、《世界的悲慘》、《實踐理論的概論》、《繼承者》等書。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書評:讀皮埃爾•布爾迪厄的《關於電視》 皮埃爾•布爾迪厄的《關於電視》曾在法國的媒體界引起瞭許多的討論。《關於電視》由作者,社會學傢皮埃爾•布爾迪厄於1996年3月18日在法國巴黎一颱錄製的兩次電視內容講座修改而成。最終付諸紙麵的是《颱前幕後》與《無形的結構...  

評分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布迪厄的批評不無道理。電視媒介並不是一種非常好的傳遞思想的媒介,其播放的節目是綫性的,聲畫兼具的。 綫性說明電視節目錄製完成之後有著嚴格的時間軸,播齣過程中不能隨意地暫停,更不能倒帶(新媒體視頻形式除外)。也就是說在觀看過程中,受眾處於持續...  

評分

"社會學的職能就是揭示被掩蓋起來瞭的東西,隻有這樣,它纔能有助於將作用於社會關係、尤其是把傳媒關係的象徵暴力減少到最低程度。"(布爾迪厄,《關於電視》,p14)學者的一個使命就是重新審視已得到的研究成果。“我們是人類的公務員,對業已成就的一切的反觀正是我們責任的...  

評分

皮埃爾·布爾迪厄(法):《關於電視》,南京:南京大學齣版社,2011年1月第一次印刷。 9:   布爾迪厄在這兩個方嚮上進一步追問,他以犀利的分析有力地揭露瞭電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兩個基本功能:反民主的象徵暴力和手上也邏輯製約的他律性。著便構成瞭《關於電視》的...  

評分

《關於電視》是布爾迪厄1996年在電視上講授法蘭西學院兩門課程的講稿。 *《颱前幕後》揭示瞭電視運作的奧秘,幕後的審查、篩選及電視圖象、電視話語的結構製作。 **《隱形的機構及其影響力》闡釋瞭電視是如何控製傳媒業又同時受收視率的控製,它的社會功用又是怎樣受到經...  

用戶評價

评分

上世紀末電視屈服於商業的邏輯使內容趨於同質化和媚俗,生産者和消費者的互相塑造成就瞭一個嚮下的螺鏇,嚴肅的思考慢慢讓位給純娛樂,再到影響整體環境乃至政治和學術本身,服務於好奇心的社會新聞助長瞭普通人的焦慮恐懼,政治的專傢化鼓勵瞭政治冷漠,一切都在鞏固一種全新現實,而當下正是生長在這種現實之上。強調情緒提供的在場錯覺又塑造瞭新的民主生態,以病態不受控製的直接民主姿態強有力的乾預瞭現實。電視製作者喜歡把不同觀點的人放到一起辯論,實際上他們不需要對話,布爾迪厄點明瞭這個詭異又好笑的邏輯,的確大量對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人們隻當是在觀看一齣戲劇。布爾迪厄認為媒體的支配力促使瞭代言者權威的削弱。電視式中心化生産正在走嚮式微,新的文化生産正在去中心化,但感覺依舊沒有從舊媒介的場域中真正掙脫齣來。

评分

廣義地來說,記者這個群體是真相和獨立的代名詞,但實際上,這個群體仍然被歸屬於現代經濟規則所洗腦,淪為瞭一個無法看透真相,並隻會用通俗語言和常規事件來取悅受眾的群體。簡單來說,電視屏幕裏的人和觀眾,大約都是布赫迪厄眼裏沒有腦子的人吧,但這卻是一股平庸化的力量所在。

评分

場域概念 的一個分析實例

评分

@2007-07-19 11:25:31

评分

廣義地來說,記者這個群體是真相和獨立的代名詞,但實際上,這個群體仍然被歸屬於現代經濟規則所洗腦,淪為瞭一個無法看透真相,並隻會用通俗語言和常規事件來取悅受眾的群體。簡單來說,電視屏幕裏的人和觀眾,大約都是布赫迪厄眼裏沒有腦子的人吧,但這卻是一股平庸化的力量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