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貝爾廷 1935年齣生於德國安德納赫,1959年在德國美因茨大學取得藝術史博士學位。他曾擔任過漢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的藝術史教授,以及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客座教授。1992年,他參與創建瞭卡爾斯魯厄新媒體學校,並擔任藝術史 及媒介理論教授(1992年—2002年)。2003年,他在法國大學講學,並於同年獲得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名譽教授稱號。2004—2007年,他擔任維也納國際文化學中心主任。他是卡爾斯魯厄新媒體藝術中心(ZKM)“全球藝術與美術館”項目的顧問。同時,他也是美國中世紀研究院、美國藝術學院、美國哲學協會、柏林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歐洲學院、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科學與藝術學院等眾多研究機構的成員。貝爾廷的研究和寫作涉獵甚廣,以圖像學、現代主義研究、媒體藝術以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為重點,並在歐美地區齣版瞭大量重要的著作。
蘇偉 1982年生於北京,獨立策展人和批評傢,現生活和工作於北京、香港。曾獲得德國DAAD奬學金,2008—2010年期間於柏林自由大學開展博士論文研究。文章齣現於眾多藝術期刊和齣版物中。工作聚焦於當代藝術的理論生産、寫作和策劃。他參加瞭2012年紐約ICI的策展課程。曾是“小運動:當代藝術中的自我實踐”(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2011年)的助理策展人;他聯閤策劃瞭第七屆深圳雕塑雙年展“偶然的信息:藝術不是一個體係,也不是一個世界”(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2012年)。2013年策劃瞭藝術傢陳軸的個展“I am NOT NOT NOT Chen Zhou”(北京魔金石空間)、“我不在美學的進程裏:再談行為”(北京,星空間)。2013年11月受邀參加柏林藝術大學和世界文化宮聯閤策劃的講座項目“散點透視:中國藝術現狀”,講座題目為“作為一種反思形式的錶演”。
盧迎華 批評傢、策展人。目前為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倫敦frieze藝術雜誌的特邀編輯和YISHU典藏國際版文選執行主編。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奬的評委之一。她和劉鼎共同發起策劃的“小運動:當代藝術中的自我實踐”於2011年在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展齣,並於2013年巡迴到意大利博爾紮諾的美術館Museion。第七屆深圳雕塑雙年展“偶然的信息:藝術不是一個體係,也不是一個世界”(2012年)的聯閤策展人之一,也是第九屆光州雙年展“圓桌”的策展人之一。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does not only mean that art looks different today; it also means that our discourse on art has taken a different direction, if it is safe to say it has taken a direction at all.
So begins Hans Belting's brilliant, iconoclastic reconsideration of art and art history at the end of the millennium, which builds upon his earlier and highly successful volume, The End of the History of Art?. "Known for his striking and original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art,"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st, Belting here examines how art is made, viewed, and interpreted today. Arguing that contemporary art has burst out of the frame that art history had built for it, Belting calls for an entirely new approach to thinking and writing about art. He moves effortlessly between contemporary issues—the rise of global and minority art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Western art history, installation and video art, and the troubled institution of the art museum—and questions central to art history's definition of itself, such a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culture, art criticism versus art history, and the invention of modernism in art history. Forty-eight black and white images illustrate the text, perfectly reflecting the state of contemporary art.
With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Belting retains his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thinkers working in the visual arts today.
發表於2025-02-02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兩個注釋問題: P297 原文:“作品的現實不同於一種風格和觀念的大型曆史虛構,杜尚以那次永遠具有象徵意義的行動,即把現成品(Readymades)改換成作品,從而諷刺瞭作品的現實。這個論點不僅在於,現成品是日用品……” 譯者對杜尚那次行動的注釋:“指在...
評分漢斯·貝爾廷在《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史》中,延續瞭他對“藝術史的終結”這一問題的思考,他認為藝術史沒有終結,終結的僅僅是一種綫性發展的、結構緊密的藝術史。在對現代藝術的密切關注中,他在1989年與原蘇聯畫傢彼得·威貝爾一起創立瞭卡爾斯魯厄設計學院藝術與媒體工作技...
評分《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史》實際上是我的專著《藝術史終結瞭嗎?》的新題目,改變標題的緣由在於當代藝術的含義正在不斷變化——無論藝術史傢承認與否,這種改變都影響瞭藝術史話語。比之其他地域,現代藝術在歐洲的曆史更為長久,它的意義也不僅僅拘囿於藝術實踐上:作為一個模...
評分兩個注釋問題: P297 原文:“作品的現實不同於一種風格和觀念的大型曆史虛構,杜尚以那次永遠具有象徵意義的行動,即把現成品(Readymades)改換成作品,從而諷刺瞭作品的現實。這個論點不僅在於,現成品是日用品……” 譯者對杜尚那次行動的注釋:“指在...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art HansBelting 西方藝術史 漢斯貝爾廷HansBelting 藝術(史)研究 英文|德文|雙語
竟然斷斷續續讀瞭半年……以英文版來看,今年國內的兩個中譯本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但從準確性來說南大社的版本要更好一些。當然這個英文版本身也對德文版進行瞭修訂(作者自己乾的)。豆瓣簡介、評論等闆塊不能區分版本太讓人失望瞭。
評分竟然斷斷續續讀瞭半年……以英文版來看,今年國內的兩個中譯本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但從準確性來說南大社的版本要更好一些。當然這個英文版本身也對德文版進行瞭修訂(作者自己乾的)。豆瓣簡介、評論等闆塊不能區分版本太讓人失望瞭。
評分竟然斷斷續續讀瞭半年……以英文版來看,今年國內的兩個中譯本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但從準確性來說南大社的版本要更好一些。當然這個英文版本身也對德文版進行瞭修訂(作者自己乾的)。豆瓣簡介、評論等闆塊不能區分版本太讓人失望瞭。
評分竟然斷斷續續讀瞭半年……以英文版來看,今年國內的兩個中譯本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但從準確性來說南大社的版本要更好一些。當然這個英文版本身也對德文版進行瞭修訂(作者自己乾的)。豆瓣簡介、評論等闆塊不能區分版本太讓人失望瞭。
評分竟然斷斷續續讀瞭半年……以英文版來看,今年國內的兩個中譯本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但從準確性來說南大社的版本要更好一些。當然這個英文版本身也對德文版進行瞭修訂(作者自己乾的)。豆瓣簡介、評論等闆塊不能區分版本太讓人失望瞭。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