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没有“敌人”,或者纯粹只是某个人的私敌,那么,革命的发生就没有社会和历史的合理依据,革命组织也相应地失去了存在的契机和必要。中国土地革命的领导人是怎样构建“敌人”的呢?他们对“敌人”的确认方式又是怎样有别于传统的造反者的呢?作者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对象探讨了这一话题,该根据地以其缔造者方志敏而著称。作者采用关注微观行动机制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方法,详尽地解析了革命者是如何一步步利用、引导、转化、重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的“敌人意识”,为革命目标服务的;并对那种自上而下的、宏观的并以对政策的分析评价为主的主流研究方式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和挑战。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短小精悍,非常用心的一篇博士论文,地方史研究典范。
评分: K260.7/7223
评分起码拨开“起源穷人论”黑幕之说
评分不该被埋没的耐读小薄书,深厚乡土情怀扎实梳理十数县史料,清楚综述评鉴国外理论诸常引研究差异和适用性,对制度经济学和理性选择理论的援引较新颖,真正带着问题思考和阐述的研究型著作,而不只是八股式文献综述加基层例证。言简意赅,创见迭出,印校粗糙多误,文辞有欠流畅
评分硕士论文的重要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