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表于2025-02-01
奥兰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关于两性,更关于对写作的追求,意识流的文字啊,也可以把一个故事讲的流畅动人,仿佛优美的诗歌一般。奥兰多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活了几百年,他/她的经历可以发展得很长,很深,可是伍尔夫很聪明,没必要多说的情节便狡猾地辩解几句,迅速带过——绚丽的文字动人心魄,可华丽词...
评分备注:忘性很大,常常记错,细节问题,还请一笑 (一) 非常轻盈,带点讽刺意味的俏皮,伍尔芙夫人的《奥兰朵》,是一部轻松好看的小说。伍尔芙夫人自承,写这本以其女友,同性恋诗人薇塔为人物原型的小说,完全是为了消遣,放一个“写作者的假日”,开“一个大玩笑”。原本...
评分“我来了,来了,心中充满喜悦。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离。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 这是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结束时出现在树枝上的天使所唱的歌词。听着歌让我记起柏拉图《会饮篇》中记载的一则古希腊传说:人类曾经本不分男女,雌雄一体,后来只因力...
评分点① 沉睡变成女人后,坐船过程中 心理变化。 ② 坐船回到英国后,英国的变化。 ③ 回到庄园后: 中间过去多久?( 好吧 我知道Woolf根本没在在乎这个。。) 随从更换了?(思想还挺开放的。。) P265 没有人现出瞬间的疑惑。...
评分那颗悬挂在大屋天花板下被奥兰多劈开的摩尔人头颅, 领我进入了伍尔芙-奥兰多的地域。 从书屋里补课得来的关于唐吉柯德里的背景摩尔人信息, 促使我买下奥兰多。 本以为伍尔芙会带给我更多关于摩尔人的故事, 却只收获了一颗人头而已。 看来还是我太浅薄,看了一页就想...
图书标签: 弗吉尼亚·吴尔夫 小说 英国 意识流 伍尔夫 英国文学 女性 奥兰多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末尾纯粹的伍尔夫式意识流回忆了整个生命,关于诗歌,时代和人生的故事.
评分啊哈莎士比亚了不起的妹妹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她用传统叙事方式一点嗯。用流动的盛宴来形容奥兰多再恰当不过了:)
评分希望有朝一日能读英文原版吧,现在还读不了5555
评分啊哈莎士比亚了不起的妹妹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她用传统叙事方式一点嗯。用流动的盛宴来形容奥兰多再恰当不过了:)
评分没有劈下来。
奥兰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