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24-423年的冬季,当伯拉西达袭击安菲玻里城的时候,他正指挥七条雅典战舰驻扎在塔索斯。驻守安菲玻里城的雅典将军攸克利求援于他,他驶往援救;他虽然打败了伯拉西达的军队,救了爱昂,但是他终于没有来得及挽救安菲玻里。安菲玻里的失陷,主要是由于攸克利的疏忽,但是他后来并没有受到处罚,而修昔底德却因此遭到放逐。修昔底德本人对于此事没有作任何辩护。马赛林那斯说,修昔底德是由克里昂的建议,以叛逆的罪名而被放逐的。当时是克里昂最有势力的时候,而且克里昂对安菲玻里的陷落十分愤恨,他提议放逐修昔底德是很有可能的。
从他被放逐到他回国这一段时期内他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唯一可靠的事实是公元前404年以后不久,他回到雅典了;这一点不但他自己的话可以证明,并且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回国后修订的痕迹,例如他记载了公元前404年雅典及庇里犹斯的城墙的被拆毁,这只有他回到雅典后才可以做得到的。此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著作中推测得来的。他自己说到,在这段时期中,他有更多的闲暇来编写他的历史著作,他更有机会得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消息。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自从他被放逐以后,他和雅典断绝了联系,他编写历史的材料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
有人说,一个国家在能够对外输出价值观之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现代人往往赞叹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璀璨的文化,惋惜雅典为寡头政治下的斯巴达击败而未能将其光芒普及到全希腊。然而,真实的雅典帝国乃是建立于赤裸裸的暴力之上,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坦率的雅典人...
评分其实拿这么一本严肃的书耍流氓真的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修昔底德实在是太给大家面子了。 OK,基佬和女流氓们,既然你们已经来了,请翻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下本的第517页,也就是第六卷的第五章,从最后一段,也就是露着小鸡鸡的哈摩狄阿斯和阿里斯托斋吞的那副图片左下角开...
评分 评分正义和利益,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行正义是否一定带来利益?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正义往往带来不利——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行正义呢?有没有独立于任何利益的绝对的正义?这本是个哲学问题,却经由一位“历史学家”得到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修希底德在记叙伯罗奔尼撒战...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只介绍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一个片断,而且是雅典由盛转衰的一个片断。雅典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建立“雅典帝国主义”的意图太过热烈,远超过其能力所及,终于被旨在维护旧秩序的斯巴达同盟击败;第二,我觉得它的国内政治堕落得太过急速。伯里克利巩固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但这个任务并未完成。民众的意见缺乏制约,远征叙拉古这样的不智政策才会被采纳。之后国内奢淫腐朽,更是最终导致了寡头统治。雅典的失败多少是祸起萧墙。
评分整个十月的早晨献给了此书。修昔底德的理性精神烛照全书,奥德修斯时代的诸神远走,代之以占四分之一篇幅的演讲辞和战争中无数的渎神与杀戮,修昔底德深刻地认识到,一切战争、同盟、争夺的本质,都绕不开“利益”二字。如果雅典人听从早逝的伯利克里诤言,如果众属国没有在游说间左右摇摆、如果取消西西里远征(——它本身何其动人心魄)及其后一连串重大军事策略失误,雅典的宏图大业也不会在成为悲剧英雄时烟消云散,让人唏嘘——而一切战争史,本都是令人神伤的。PS:演说词是最为精彩所在,重视“精神教育”的雅典人或咄咄逼人、或自圆其说,往往连读者都被征服。
评分真正意义上的著作。希腊人立碑和交换战死者的习俗,奥林匹克停战,民主与僭主,远征与围城,演说与辩论,勇气与畏惧,将领的决断与犹豫,城邦盟友与对手之间的恩怨等等细部处理得让人感叹。也许小小的希腊世界不够千乘万骑,可这就是修昔底德。
评分抢在去斯巴达以前把书先溜一遍。可说的太多了。
评分这个版本也不咋地……虽然把广西师大里头消失的很多话补齐了。举个例子,伯利克里葬礼演说那儿,loeb英译明明是“shame is for him not to do his best to avoid”,是“以他不竭尽所能摆脱贫困为耻”,中译却变成了“以他不择手段去摆脱贫困为耻”,意思简直反了。广西师大虽然不见了前面谈爱的话,但把这里译成“以不与贫困作斗争”,还算符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