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維研究員
男,漢族,1937年齣生於湖南湘潭縣,196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曆史係,1986年提晉升為副研究員,1991年升為研究員,1990年獲湖北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我院楚國曆史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會理事,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湖北省炎黃文化文化研究會理事,武漢楚文化學會顧問,湖北省楚國曆史文化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961年大學一畢業,他即赴江陵投身考古發掘,從此在田野中一乾就是幾十年。參加瞭60—70年代湖北境內幾乎所有重大的考古發掘,其中特彆重要的有;1.主持瞭江陵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的勘探與發掘,為齣西漢男屍的168號墓作瞭完整的發掘方案;2.為著名的曾侯乙作瞭完整的發掘方案,緻使這兩座墓葬的發掘能順利進行,使完整的男屍、著名的編鍾和其它重要文物得以順利取齣和保護。80年代以後,始轉入室內進行專門研究,一些研究成果相繼問世。學術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楚文化和曾侯乙墓研究上。
1980年中國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在武漢召開,他的論文《江陵楚墓論述》,受到與會者的好評,著名考古學傢中國考古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大加贊許,並指示《考古學報》盡快刊登,該刊於1982年2期全文發錶。此文著重探討瞭從春鞦早期至戰國晚期各個時期楚墓的特點,突破瞭自50年代以來一些流行看法,從而確定瞭楚墓分期的新標準。隨後,他在四省楚文化研究會和楚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上,又分彆提齣瞭楚墓分類和楚墓分區問題,提齣應按墓的規模與規格和隨葬品的品種與數量來劃分墓的等級、類彆,首次提齣的多少是分類的依據之一,並提齣瞭各類楚墓的標準。他提齣瞭楚墓分區的依據,構成墓區的條件,並對現已發現的楚墓進行瞭初步劃區。後來他的專著《楚係墓葬研究》,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瞭更充分論述,使之更加係統和完整化。以上三個問題互相依存又互相聯係,是楚墓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楚文化研究中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對楚文化研究起瞭很大的促進作用。此書係《楚學文庫》之一,已獲第三屆國傢圖書奬和第十屆中國圖書奬。2001年又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奬。
近年又與人閤著《中國墓葬建築文化》問世,此是按墓室建築來探討墓葬的第一部著作,前兩年還有《楚都紀南城復原研究》,為考古遺跡開發利用開闢瞭新途徑。為宣傳和普及楚文化,還策劃和組織瞭《楚文化知識叢書》(20本)的齣版,自己還撰寫瞭其中一本《楚國名君》,獲普遍好評。此外,還參與編寫《楚文化誌》,獲光明日報社“光明杯”優秀社科學術著作二等奬。
曾侯乙墓的發掘,是新中國成立後重大的考古收獲之一。他不僅為此墓製定瞭完整的發掘方案,而且發掘後,他全力投入瞭此墓的整理,1981年曾侯乙的研究列入國傢“六五”社科重點研究項目,他是此項目負責人。此墓齣土一萬五韆多件文物,把它們基本弄清或復原齣來,考證其價值、作用與意義,有的還用各種現代手段加以鑒定、檢測,實際是對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麵進行全方位剖析,涉及到數十個學科的不同領域,工作異常艱巨復雜。從1978年發掘到1989年任務完成,他整整投入瞭十二年的時間和精力。成果反映在他主持編寫的《曾侯乙墓》上,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文字、插圖,約100萬字,下冊為照片。此書1991年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奬,1999年又榮獲首屆郭沫若中國曆史學奬二等奬。他還著有《曾侯乙墓綜覽》和《禮樂地宮》,充分反映瞭對曾侯乙墓的研究成果,《曾侯乙墓綜覽》獲1995年省社科院首屆優秀成果著作二等奬。《禮樂地宮》是《華夏文明探秘叢書》緻意,這套叢書獲1997年四川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奬,並還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奬。還為曾侯乙編鍾復製研究作齣過貢獻,1983年獲文化部編鍾復製研究成果二等奬。
如墓中齣土的65件完美的青銅編鍾,總重2.5噸多,齣土時仍懸掛在木質彩繪的梁架上。編鍾件件都能發音,而且同一件鍾能發齣兩個不同的樂音,互不乾擾,音質純正,音色優美,全套編鍾音域寬達五個半八度,至今仍然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麯,被譽為世界古代奇跡。
在曾侯乙墓發掘之時,全國各大電颱、電視颱、報刊就紛紛報導,一時在國內外引起轟動。文物齣土後,又先後在隨州、武漢、北京、香港、日本、美國等地展齣過。與此同時,中央電視颱還以曾侯乙編鍾為主,結閤其他地方齣土的一些古鍾,錄製瞭一部《古鍾之聲》,在全國播放。湖北省歌舞團也以這套編鍾為主題,創作瞭《編鍾樂舞》,除國內以外,齣國演齣過的地方更多,可以說,曾侯乙的鍾聲已經響遍世界!
現在,一些中、小學的曆史、音樂和美術等課本,都有曾侯乙編鍾的內容,不少熱愛祖國曆史文物的青少年,都很想更多地瞭解曾侯乙墓的情況,他們提齣瞭不少問題,如編鍾齣在哪裏?一件鍾怎麼能擊發齣兩個不同的樂音?編鍾是怎樣製造齣來的?
在曾侯乙墓的發掘和文物展齣現場,許許多多熱心的觀眾提齣瞭更多的問題,如此墓是怎樣發現的?這麼大、這麼重的棺槨(墓主內外棺一共重9噸多),當年是怎麼下葬,現在又是怎樣取齣來的?為什麼要隨葬這些文物,這些文物有何價值、作用?……其中不少問題正是發掘以後需要研究解決的,並且涉及到的學科十分廣泛。
發表於2024-12-26
禮樂地宮·曾侯乙墓發掘親曆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考古 曆史 華夏文明探秘
禮樂地宮·曾侯乙墓發掘親曆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