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伯,1931年生于河北唐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责任副主编,《中国舞蹈词典》主编。《中国舞蹈艺术》、《汉族民间舞蹈》、《敦煌壁画与舞蹈》等百篇论文在中外书刊上发表。为《中国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辞海》、《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辞书撰写了六百多条中国民间舞蹈词目。与人合作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舞蹈艺术》、《汉族民间舞蹈介绍》、《郭煌舞姿》、《北京节令风俗和歌舞》、《中国民间文艺词典》、《中国汉代画像舞姿》等。
发表于2024-12-28
中国舞蹈文物图典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舞蹈 文物 图典 文化 历史 人文博物 人文 中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恩伯先生的《中国舞蹈文物图典》(上海音乐出版社)是中国舞蹈史学科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填补了我国舞蹈史学科基础资料的空白。
翻开《中国舞蹈文物图典》,古朴肃穆的石器时代彩陶盆,即引领着我们踏寻远古足迹,重温人类自古而有的身体表达、动作语言及其历史演进:(以下简称《图典》)
一“彩陶中的原始舞蹈图像”。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物,彩陶器上的舞蹈纹饰是迄今我国最早的舞蹈图像,它记载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情状以及身体动作的表现。《图典》所收集的7幅舞蹈纹饰彩陶盆、彩陶罐、陶碎片,是现有舞蹈史著作、图集中数目最多的。
二“舞蹈岩画”。目前看来,岩画是发现的乐舞形象资料地面遗迹中时代最早的。岩画研究一般就比较注重分析画面的人物、器物、动物、动作等形象特征。从画面中看,有关狩猎、劳动、祭祀、战争、生殖、娱乐等场面皆有反映。这些内容及形象所透露的信息,无不表现出生存状态的原始。因而在舞蹈史研究中,有关岩画上的舞蹈形象,通常被作为原始舞蹈的佐证。岩画上的舞蹈形象,一般没有脱离相关背景和场景,普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巫术气氛。
三“玉雕舞人”。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但是雕饰了舞人的玉器,大多出现在战国、西汉及唐代。玉器的质地晶莹,色泽温润,上面雕饰的舞人大多是长袖袅腰,亭亭玉立。女性舞人是玉雕中常见的形象,“女乐”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条主线。《图典》“玉雕舞人”40幅,是古代舞蹈之人体特写,是古代“长袖善舞”的形象标志。
四“青铜器上的舞蹈图像”。青铜器艺术是古代奴隶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一种综合反映,它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史称“青铜时代”,其余波至秦汉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既有抽象的图案,也有实景的表现。舞蹈形象大多夹杂在宴饮、采桑、狩猎、征战等场景之中,形象和景观都很密集。
五“漆器上舞蹈图像”。用漆液装饰器物,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普遍的运用则出现在商周时代。在漆绘的觞、盒、奁、梳、豆、盘、案、琴瑟、钟鼓架上,常有舞蹈纹饰。漆器多以红黑两色为基本色调,略施彩色绘制的舞蹈形象,古朴典雅,舞人体姿也散发出一种迷蒙浪漫。《图典》收录12幅漆器舞蹈图像,数量虽不多,但很珍贵。
六“舞俑”。“俑”,是以木、土、石、铜等材料做成人形偶像,替代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来陪葬,它属于陪葬明(冥)器。“舞俑”,是模拟表现生活中的乐舞伎或舞蹈表演的陪葬俑。舞俑以立体形象出现,可以四面观赏。对于舞蹈动作动态的研究来说,舞俑显示了它特殊的价值。
七“肖印中的舞乐纹印”。这是舞蹈文物中图像最小的一种,它有着篆刻艺术的抽象与洗练,界乎于图案与图像之间,饶有趣味,其形神的聚散虚实,飞潜动静,皆突出了人体动作特征与神韵。肖印源于商周,盛行汉代。《图典》收录了肖印23幅,数量不多,别有风格,它是古人对于人体动作的一种高度提炼与概括。
其它还包括:“陶瓷器上的舞蹈图像”、“墓室壁画、雕饰中的舞蹈图像”、“石窟壁画、雕饰中的舞蹈图像”、“寺观壁画、雕饰中的舞蹈图像”、“绘画中的舞蹈图像”等。
《图典》共收录了936多幅舞蹈文物图像,其中彩图600多幅,线描图、拓片图300多幅。以图鉴史,图文并举。综观全书,特色有三:其一,《图典》以文物类型之序列来展示古代舞蹈史的线索。自远古的彩陶、岩画开始,列有玉雕、青铜器、漆器、俑、肖印、陶瓷、墓室壁画与雕饰、石窟壁画与雕饰等,最后结束在明清绘画。文物类型与历史演进是不可分割的,以文物类型展示舞蹈历史的基本线索,便使得舞蹈图像,舞蹈解说更有了一种历史依据。其二,《图典》所展示的文物图像,既有文物的眼光,又不离“舞者”的视角。由于双重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考古文物中解读出古代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一些关于舞蹈史的著述,虽然也运用了文物图像,但大多是为文献做一些补充说明,因而采用零散。尤其是,舞者的阐发形容过多,而文物专业性知识的合理运用较少。《图典》将考古文物知识与舞蹈赏析解释相互结合,使得“图鉴”舞蹈史,更加规范于考古文物研究,规范于历史研究。其三,《图典》收录的舞蹈文物图像,皆以密集而丰富的形式来排列和展示。全书汇集了彩图、线描图、拓片图936幅。每一类文物图像,从几幅至几百幅不等。由于图像丰富,类属规整,同类舞人形象,同类动作形象,反复地展示出现,便于我们在直观形象上,动作把握上,确立某一历史时期舞蹈风貌及动作式样。
地下与地上,文物与文献,这是历史研究的“两重证据”,也是建构舞蹈史学的基础。舞蹈史既隶属于一般历史研究,同时也有着舞蹈本体的感性直观、动作形象等特征。基于此,《图典》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舞蹈文物图典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