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是1755年盧梭應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徵文而寫的論文。在性質上,這是一部闡發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僅次於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而在思想體係上,本書可視為《社會契約論》的基礎的緒論。當盧梭同時代的一些哲學傢把人類的進步設想為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時,盧梭卻已發現人類曆史發展本身所具有的兩麵性(進步與落後)和所包含的內在矛盾。他認為貧睏和奴役,亦即人類不平等的産
盧梭的書一嚮很難懂。《愛彌爾》是,《社會契約論》是,這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也是這樣,而且在我看來,最後一本書給我帶來的睏惑程度要遠遠大於其他兩本。以前在閱讀他的其他著作——以《社會契約論》為例——的時候,總會一邊讀作者的論述一邊結閤現實的問...
評分2p 自由就像那美味的固體食物或者甘醇的葡萄酒,更適閤那些早就對此習以為常的健壯之軀,可供他們使用並使他們更強壯,但卻不適閤那些柔弱、嬌嫩之軀,根本無法讓他們適應,隻能讓他們難受、毀滅或者沉醉。 3p 人民一旦習慣主人的存在,便再也無法脫離他。當他們試圖打開桎梏...
評分 評分讀盧梭《論不平等》 讓•斯諾羅賓斯基讀盧梭《論不平等》(收在《盧梭的蘇格拉底主義》中)對本文的結構有一段精彩描述:盧梭揭開《論不生産平等》的序幕時鄭重其事——題獻、序言、本論形成三柱廊,讓我們得以在其間緩緩而行,就好像盧梭有意以象徵手法揭示,真正的人類起源...
評分勇敢、純真、寜靜、溫和、自由、平等,這些在人類天性中熠熠生輝的高貴品質,從何時開始離人類而去?在關乎命運的抉擇麵前,人類為何會做齣一次又一次錯誤決定,最終將所有人帶入罪惡的深淵?從何時起,人類將墮落視為進步,將奴役視為自由,將無窮無盡的欲望當做理所當然的需...
不管怎麼看還是感覺不對。這一本的盧梭連論科學與藝術中巧舌如簧的氣勢都失掉瞭。前半本苦不堪言,後半本一馬平川,本來把自然狀態推到極端個人主義本身就是自作孽…到瞭論證語言那邊已經是一塌糊塗。好在後半本順暢很多 似乎讀到現在的政治哲學理論 凡是從自然狀態著手開始論證的對我來說都有這個問題,個人理解為前半部分是在證 後半部分是在寫。盧梭的進步在於終於解除瞭我 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是否毫無過渡這個問題 似乎比起霍布斯洛剋 盧梭的進化過程尤為漫長 不過當然瞭 這一本的重點沒有在契約上 不過總算知道瞭霍布斯和洛剋給我的一蹴而就的感覺是他們自己理論的問題。 讀的時候覺得各種矛盾讀完想想又想不起多少。順便阿倫特在極權主義的起源裏麵也從孤獨開始論證 似乎二人最後都有朝極權走的傾嚮(按柏林說法)可以再想想。
评分第一,盧梭的思路很人類學,盡管當時還沒有齣現這個學科; 第二,原始社會被想象得如此美好,他真該去田野考察,做一做民族誌;第三,盧梭很民粹、很憤青。
评分“誰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並想到說: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頭腦十分簡單的人居然相信瞭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者。”哈哈哈,有意思。非常喜歡第二部分,讀得我常常想站起來鼓掌。
评分看瞭一半覺得盧梭隻是在憤怒的闡述在工業社會的一百萬種死法。轉念一想我並不瞭解那個時代的生存狀態,查瞭一下,工業革命開始後的一百年裏歐洲的預期壽命提升仍然極其有限,至於生活方式帶來的主觀感受惡化更是一言難盡。四代人的睏厄苦難卻換來今日的理所當然。我也曾經輕快而不屑一顧地譏笑過五毛口中的“這是必須的代價”,而同時我也認為工業革命是值得的。這是利益相關者站在時間之外剝離瞭感情共鳴而顯得理性客觀的,論斷。I DIDN’T PAY FOR IT ANYWAY.三百年前的人們啊,你們既不偉大也不堅毅。你們和我一樣貪圖享樂而忙於生計。你們隻是十分不幸,生在那個墾荒的年代。但是生産力是值得欣慰的發展瞭,他們甚至斷言那就是人類的發展方嚮。 如果曆史不是人本位的,那麼結論隻能如此。我非常討厭這樣的結論。
评分此書比社會契約論更為精緻、透徹,盡管不乏堪稱邪惡的愚蠢,卻仍然奠定瞭盧梭不世齣天纔的地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