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1919—1949年间74位现代文学名家抒写北京的散文121篇,其中既包括如鲁迅的《我观北大》、老舍的《兔儿爷》、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又包括许多大家未必熟悉的隽美散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汇聚了浓浓的社会风情和细腻洒脱的描写,从侧面发映出30年间的北京历史风云。本书既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份优秀散文读物,又是为研究者提供的一份丰富的专题史料。
雨后,着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斜桥影里,树下一立,与熟人用缓慢悠闲的调子微叹唱合”唉,天儿可真凉了……”“可不是,一层秋雨一层凉啊”。 这段文字,仿佛是明代中国画中人物,清疏而雅致,且透着层层的秋凉。这色浓、味永的秋,正是郁达夫先生笔...
评分看散文本就会有种淡淡的感伤,这里说的是好散文。众多文人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旧京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身边的是是非非,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又仿佛在身边。而笔下的悠闲与惬意也早已不属于现在京城的模样了。恐怕这些敏感的文人生活在今天一定写不出来这样潇洒的文字,而最可能的是在...
评分盈盈一个小册,竖排版。很适合怀旧的心境。 还是很多年前买的了。 还是可以让今天生活在支离破碎、拥挤世俗的新北京里的我们,依稀还能忆起一点点昔日的风华。 当年,这是一座怎样的城,怎样的一群人。 世居于此的我的祖辈们,是如何待人接物,是如何恬然安居。 各家随笔编辑得...
评分林语堂〈迷人的北平〉,见于姜德明 编《北京乎》(北京:三联书店,1992),507-515。 林语堂为幽默而幽默,为性灵而性灵,也为迷人而迷人。这个“为”出来的迷人可以从《迷人的北平》一文看出来。且看开头第一段: “北平和南京相比拟,正像西京和东京一样。北平和西京都是...
评分看散文本就会有种淡淡的感伤,这里说的是好散文。众多文人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旧京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身边的是是非非,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又仿佛在身边。而笔下的悠闲与惬意也早已不属于现在京城的模样了。恐怕这些敏感的文人生活在今天一定写不出来这样潇洒的文字,而最可能的是在...
五颗星远不足表达我的喜爱 孙福熙的笔道尽了异乡小城人初探京城的震颤与景仰
评分难得的都是民国时期作家的笔触,主题只有一个——北京,或是应该称北平。只不过毕竟书中的作家太多了,风格各异,每篇又都不长,所以读来有些跳跃。读毕,记住了徐志摩笔下的廉枫夜半到墓地与陌生外国女孩儿及看门人的遐思,记住了石评梅那寒冷静素的雪夜,记住了妙峰山的香会,还有一位湖畔诗人潘漠华,他的文字阴郁到了极点,以为他文字过后就要随着朋友去了,结果确实如此,一年后他去了,确是革命就义。
评分老舍
评分先读的下册,再读的上册,上册有些看不进去,感觉有些民国文人病态的矫情造作的对北京的感怀之情,特别不喜欢,读着难受。
评分老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