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发表于2025-02-25
北回归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忘了是谁讲过某电视台在一部译制片里将“I’m so wet”译成“我快哭了”的笑话,这几天开始全国公映的《007:量子危机》在某平面媒体上用“一刀未剪”做了做大的噱头。没有原著的对比,我不太清楚手里拿到的这本译著到底是“信达雅”般忠心耿耿还是被割的遍体鳞伤或面目全非。...
评分现代人就像一只蜜蜂,在被肢解了以后仍旧继续吮吸果酱,好像失去腹部并不紧要。就是对这种事实的一些感悟,使得像《北回归线》那样的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还有更多这样的书出现)产生了出来。 《北回归线》是一部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一段自传,写的是住在巴黎的美国人——...
评分1980年,我出生的那年,亨利·米勒死了,89岁,也算高寿。 差不多又过了十几二十年,我读到了一本名叫《北回归线》的书,简简单单一个开头断断续续差不多看了半年,没耐心,看不进去,就像现在看的这本《空调噩梦》一般,这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一段很让人自我斗争...
评分【一】 当我在那里鬼混,我就会看见 一扇门和一些裸白色的大腿 如果我再转过身,是森林和黑森林 大口大口咽食着颓色的心脏 如果我聆听:一句伤感的独白 和一段快要背过气的音乐 如果我仅仅只是好奇,飞机从下水道 驶过,这又会是什么意思 【二】 当她们拼凑着手指小心翼翼...
评分亨利米勒是那种登得上大雅之堂的下流痞子,一个个人生活放荡多彩、文学风格又在文坛独树一帜的怪咖。在文学年代上处于一战后“迷惘的一代”,但较于正统地位的作家,他没有海明威硬汉派的责任和忧患,也没有菲茨杰拉德那种精致奢华下愁思,亨利米勒完全是野路子,裸衣上阵...
图书标签: 亨利.米勒 北回归线 外国文学 小说 美国文学 I3/I4 (旧版) 语言
《北回归线》于1934年9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小出版社——奥地利斯克出版社——出版,作者后来的小说大多也是由这家出版社出版,直至1961年,该书才在美国出版。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描写一位侨居巴黎、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小说的余述者虽然是作者自己,却以作者第二位妻子琼的故事和作者自己30年代初在巴黎的经历为素材。主人公在当教员期间感到生活枯燥乏味,因而陷入了精神总崩溃的边缘。米勒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的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描写来揭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居艺术家这一传统西方文学的主题……
到处都一样,如果想要面包,就得去干活,去受人摆布。还有很多片段,感觉写的很好,字太多,没记住。
评分详见书评。
评分小结比较喜欢的小说
评分硬着头皮开始吧
评分屌 = =
北回归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